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菌丝体期、扭结期、原基期、幼菇期和子实体期)栽培基质木质素含量和漆酶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栽培基质菌丝中漆酶基因家族10个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栽培基质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扭结期含量最低,为6.49%;幼菇期和...  相似文献   
2.
以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vander Goot为试虫,对金合欢醇和烟碱的联合杀蚜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开发植物源杀蚜剂产品奠定基础。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微量点滴法;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金合欢醇和烟碱混用具有明显的杀蚜增效作用,在最佳质量配比(金合欢醇:烟碱=4.82:1)下,共毒系数(CTC)达151.63;经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的筛选,研制出6%烟碱·金合欢醇可溶液剂,配方为金合欢醇(5%)、烟碱(1%)、表面活性剂(10%)、溶剂(84%),质量检测符合可溶液剂国家质量标准;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126.0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 d对小麦上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混合种群的防效达87.80%,以115.5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 d对苹果黄蚜的防效在81%以上。可见,金合欢醇和烟碱复配具有显著的杀蚜增效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李子豪 《花卉》2019,(18):97-9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之中,当然在园林设计中也不例外,正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对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设计方法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笔者就从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5—2015年我国黄皮相关发明专利进行了发明专利的数量、时间及内容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黄皮果知识产权的状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增氧灌溉对杂交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索不同增氧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响应机制,以杂交水稻深优9586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和根系活力特性,并对根系各项指标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CK,增氧灌溉处理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根系深扎,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增产5.5%~29.7%;在齐穗期,不管是白天增氧处理组还是夜间增氧处理组,根系活力都体现出随增氧处理的频率降低而降低,并且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分蘖期,对相同增氧频率条件下,白天增氧处理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夜间处理更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根系活力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绝大多数都成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氧灌溉处理能增强根系活力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放牧干扰下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特征,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控制试验样地为研究平台,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2014—2017年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微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连续4 年不同放牧强度下MBC、MBN含量年际变化不显著(P>0.05),全年平均值分别为306.00和55.98 μg/g,MBP含量年际变化显著(P<0.001),放牧第一年土壤MBP含量平均为40.99 μg/g,第二年以后土壤MBP含量大幅度降低,降低了50.38%~79.97%;2)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MBC、MBN、MBP含量均在G8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均高于不放牧处理(G0);3)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比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微生物量碳磷含量比值在中度放牧强度(G8)下与对照保持一致。因此,放牧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尤其是对微生物磷含量的影响不仅与放牧强度有关,还与放牧时间有关。4 年连续放牧尚未对该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造成显著影响,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明显。中度放牧强度(G8)可能最适宜微生物生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维持合理的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值,有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的稳定,提高草原群落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不同材质植被毯覆盖对干旱地区露天煤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大峰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椰丝及秸秆-椰丝3种不同材质植被毯覆盖后矿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毯覆盖增加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且最大值为椰丝植被毯覆盖土壤,总磷含量无明显变化,10~20 cm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无明显变化;2)植被毯覆盖增加C/P、N/P且最大值同样为椰丝植被毯覆盖土壤,C/N无明显变化;3)植被毯覆盖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裸地,且0~10 cm大于10~20 cm,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活性仅有椰丝植被毯的0~10 cm显著高于10~20 cm;4)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P、C/N是制约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N/P、TN是驱动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三种植被毯覆盖后,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增加,同时增加了土壤表层的C/P和N/P,且促进表层土壤酶活性。此外,4种酶活性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对于秸秆、秸秆-椰丝植被毯,椰丝植被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4个样地内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点格局g(r)函数单变量分析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及优势针叶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g(r)函数双变量分析锐齿槲栎的分布格局变化及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关系变化。【结果】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演替进程的发生不断减弱,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结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受到显著的生境异质性影响,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减弱,种间关系逐渐由负相关趋于正相关,群落的生态结构物种组成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vTPS)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SvTPS在杨树桑黄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的表达情况,测定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SvTPS活性。结果表明:SvTPS DNA序列长度为1 894 bp,编码576个氨基酸。SvTPS相对分子质量为65 130,等电点为6.21,脂肪系数为88.14,平均亲水系数为-0.281,不稳定系数为42.41。SvTPS氨基酸序列与暴马桑黄(S. baumii)的相似性最高,仅有一个TPS单结构域;SvTPS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48.61%、5.56%、15.62%、30.21%。三年生子实体SvTPS的表达量最高,菌丝体的表达量最低。菌丝体的SvTPS活性最低;随着栽培时间增加,SvTPS活性增加,三年生子实体的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SvTPS在杨树桑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远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从整合农产品资源配置、推进农产品"三品"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和物流、推广农产品物联网等方面总结了清远市农产品转型升级的成效,同时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清远市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