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技术对害鼠的控制效果和作用,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旱地开展了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TBS对鼠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形动物151只,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鼩鼱4种。其中,封闭式TBS捕鼠58只,开放式TBS捕鼠93只,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8.41%,和61.59%,开放式TBS捕获鼠形动物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TBS。不同安装方式鼠形动物组成基本一致,均以小家鼠数量最多。两种安装方式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不同,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与试验周边生境、小气候及作物生育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安龙县首次引入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防治蔬菜夜蛾科害虫,对不同挂置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8—9月的蔬菜地运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成虫的最佳挂置方式是:每667m2挂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支诱芯,诱捕器以离地100cm的高度对夜蛾科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观察参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旱育水寄、旱育秧方式下,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以中优169、F优993、宜香优2115、绵Ⅱ优838等4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和产量表现最好,可推荐在安龙县稻瘟病高发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5种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贵单8号在安龙县中下等肥力土壤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3400-4100株/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玉米平衡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黔西南地区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N、P、K施用量及比例,按照肥料"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多个玉米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南地区玉米的施肥最佳方案为:纯N 240~270 kg/hm2,P2O5105~135 kg/hm2,K2O 90~120 kg/hm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N肥最大,P肥次之,K肥最小.对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推广科学施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穴栽双株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双株栽培以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81.6kg/667m2,高于和低于此密度产量均下降,其次是5 000株/667m2,最低的是是4 000株/667m2,产量仅为133.4kg/667m2。  相似文献   
8.
紫优93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试种表现出穗大、高产、群体结构好,熟期转色好.对紫优93在876.57kg/667m2高产的情况下,生物性状如茎蘖动态,抽穗期粒叶比,叶片长宽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引进由江苏大学许士芬研究所活性水研究中心研制活性水制备系统处理后形成的植物活性水作姬松茸菇床浇灌水,并与安龙地区生产中使用的浅井水(CK)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植物活性水处理的姬松茸在菌种、施肥次数与施肥量、浇水次数及用水量等菇床管理方法均相同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姬松茸菌株的活性,促进菌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菌株的外观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州年均温较高的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和贞丰县为目标调查点,采用灯诱、性诱、田间调查等方法于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调查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寄主及越冬虫态,统计虫源数量和百株虫量。将冬季采自望谟县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以玉米叶分别饲养于室内、室外和人工气候箱,观察草地贪夜蛾冬季幼虫在3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和化蛹率。【结果】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分别于2020年1月13日和2020年3月18日首次在望谟县诱集到成虫,之后在兴义市、兴仁市和安龙县也有发现,虫情测报灯未诱集到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2019年冬季仅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3~6龄为主,寄主为散落的再生玉米苗,首次调查百株虫量为34.67头,未发现成虫和卵;2020年春季最早仍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1~3龄为主,寄主为栽种玉米苗,百株虫量最高为28.00头,且在该地土壤中发现草地贪夜蛾蛹1头,2020年晚春在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亦发现1龄幼虫,百株虫量最高达30.00头。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第1~2周后的存活率均表现为室内 > 室外 > 气候箱,第3周后的化蛹率则是室内饲养的最高,室外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能终年繁殖,但冬季虫源基数较少,不足以成为本地春季草地贪夜蛾暴发的主要虫源。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更适应偏冷的环境,对突变的温暖环境和较低温度环境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