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样品中维生素A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和眼底检查,对湖北随州市某肉牛场犊牛发生以视力下降、目盲和拉稀为特征的疾病进行详细分析,确诊为单纯性维生素A缺乏症。经1个多月的综合防治,基本控制了病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犬蠕形螨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了解郑州市犬蠕形螨虫病的流行情况,于2008年7月-2009年1月期间对郑州市多家宠物医院病例进行统计,并对疑似蠕形螨虫病患犬进行了皮肤刮片和显微镜检查,确诊118例,对该病的发病时间、患病部位以及患犬的品种、性别和年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犬蠕形螨虫病于7-10月发病率较高;患病部位多集中在腹部、颈部,其次是四肢、耳部、头部和趾部等;杂种犬和京巴犬较多发,其次是金毛犬、松狮犬、博美犬和拉布拉多犬等;1-2岁的犬多发;公犬较母犬的发病率稍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高效地分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本研究从饲养层、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方面进行优化。将3代以内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分别按1×104、1×105、1×106·mL-1密度接种,以H-DMEM+15%KSR+LIF为培养液,观察不同密度饲养层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研究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SCF+胰岛素对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结果显示,胚胎在密度为1×105·mL-1的饲养层上,F1代和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囊胚的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培养液中添加SCF显著提高昆明小鼠胚胎贴壁率(P<0.05),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得到昆明小鼠最高胚胎贴壁率及F1、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所分离的ES细胞显示AKP染色强阳性,Oct-4、SSEA-1的免疫荧光检测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由此认为,发育至囊胚的胚胎在MEF密度为1×105·mL-1上,培养液中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更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5.
探讨兔(Lepus brachyurus)胚胎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兔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兔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分离培养的兔胚胎的较佳处理方法。将兔胚胎用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观察兔类ES细胞贴壁、克隆、生长情况,并对所得的兔类ES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定、干细胞转录因子的RT-PCR检测和体外分化能力的鉴定。结果显示,挑破透明带法和胚胎分割法较对照组得到的胚胎更容易贴壁和增殖,差异显著(P0.05),虽然离散胚组的胚胎贴壁率(88.9%)显著高于挑破透明带组(53.8%)(P0.05),但挑破透明带组的ICM形成率(48.8%)高于离散胚组(40.0%)(P0.05),挑破透明带组F1、F2代兔类ES细胞的克隆率分别为35.7%和33.9%,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最高传至30代。获得的兔类ES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呈阳性。提取兔类ES细胞集落的RNA,经RT-PCR检测,得到扩增多能基因GAPDH、Nanog和Sox2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体外分化形成具有3个胚层构成的类胚体(embryoidbodies,EBs)。结果表明,挑破透明带有利于提高从兔胚胎中分离胚胎干细胞的效率,能更好的支持兔类ES细胞的培养与增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