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在肉用仔鸡饲养场作同期饲养对比试验。试验鸡群场一分两组:一组试验组用中草药、EM制剂,饲料中及临床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抗菌剂;二组对照组1~5日龄、21~24日龄、30~35日龄饮水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试验鸡群场二:仅1~5日龄饮水服用环丙沙星,其后临床再不使用药物;饲料添加抗球虫药地克珠利和防肠炎药卑霉素。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通过良好管理创造卫生的生长环境并合理使用中草药、EM,“无药肉鸡”饲养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疫苗发展史上 ,最令人欣慰的事件之一是 ,利用植物作“工厂”(植物反应器 )生产疫苗 ,即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疫苗的新技术。转基因植物疫苗与常规疫苗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即只要有土地即可大规模生产 ;没有其它病原污染的机会 ;人、畜可通过直接食 (饲 )用而获得免疫力 ;贮运简单 ,不需提供特殊的低温条件 ;免疫原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食用后不会引起任何副作用。转基因用植物以香蕉、苹果、西红柿、黄瓜、香瓜和马铃薯等为好。因为人、畜食 (饲 )用瓜果蔬菜后 ,即可获得免疫原 ,产生免疫力。目前研制的转基因植物疫苗中 ,以产毒性大肠…  相似文献   
3.
对5例巴氏杆菌感染家兔的空肠与圆小囊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电镜的观察,发现在细菌感染导致的病变组织边缘、病变组织内血管附近结缔组织中及变性细胞周围组织的上皮下与黏膜下层都出现了大量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阳性肥大细胞。电镜下,MC有的直接与变性细胞密切接触,有的则和血管内皮紧密相触,在此部位的血管内可见有淋巴细胞贴附填充。MC胞浆内充盈大量的特征性颗粒,有时这些颗粒向细胞表面突出形成边缘空隙,即形成所谓的脱颗粒管道,将颗粒内容物逐渐排除细胞外,遗留空腔。  相似文献   
4.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1000mg/kg、硒5mg/kg)、低锌低硒(锌34mg/kg、硒0.08mg/kg)或常锌常硒(锌50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d后,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绒毛长度下降,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盲肠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出现肿胀,有的核消失,结缔组织增生,淋巴小结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正常。结论:日粮中按锌50mg/kg、硒0.15mg/kg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破坏其屏障功能;而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以增强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昆明某规模猪场暴发的仔猪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此次流行多为5~10日龄仔猪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食欲废绝,排黄色水样稀粪,病程3~5d,仔猪发病率约为30%,有部分病猪死亡。病理变化表现为胃充盈大量未消化乳,壁变薄,直肠管有大量液体。采集9份仔猪粪便、6份母猪血液、1份淋巴组织,用PCR方法分别对流行性腹泻(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圆环病毒2型(PCV-2)四种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粪便样品中检测到四种病毒,血液样中检测PEDV、PCV-2和RV,淋巴样中只检测出PCV-2。其中,PEDV阳性率37.5%,TGEV阳性率31.3%,RV阳性率13%,PCV-2阳性率100%。四种病毒间混合感染现象较普遍,应是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还存在大肠杆菌等感染的可能,应进一步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温室池水环境对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发生的影响,对5年监测所得的发病池的95个水样和无病池的78个水样的水环境因子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发病池和无病池的水温平均值和pH平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18~27 ℃范围内,发病池出现的百分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发病池的溶解氧、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5±1.45、2.48±0.99、0.067±0.048、0.361±0.233、39.56±20.31 mg/L;无病池的溶解氧、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41±1.39、0.94±0.76、0.025±0.025、0.105±0.066、20.62±9.73 mg/L。发病池的溶解氧平均值显著低于无病池(p<0.05),发病池的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极显著高于无病池(p<0.01)。根据发病池和无病池出现的百分率随各环境因子变化的趋势可以得出结论:高水温、低溶解氧、高氨氮、高分子氨氮、高亚硝酸盐氮和高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池水更容易诱发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引起的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梨树开秋花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川盆地2005年受夏季高温高湿天气.雨水较多影响,许多果园开了秋花,一些放任不管的梨园百分之百的开花。梨树开桃花常称“二次开花”。二次开花是当年分化的花芽在当年秋季就开放。这种现象常常是在花芽分化期由于旱涝或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早期落叶.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由于干旱等原因提早落叶导致的梨二次花现象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且该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摘叶处理进行模拟诱导。乙烯响应因子ERF成员被认为参与了植物的激素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生长发育调控过程。本研究基于公开的白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的ERF因子进行鉴定,并对其分组及各组结构域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课题组采用摘叶诱导二次花形成过程中的梨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响应该过程的ERF成员。结果表明,共获得了 211个白梨ERF家族编码基因,并可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和结构域保守性分为11个组,其中种特有组一个。砂梨摘叶诱导二次花过程的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有37个ERF因子差异表达,摘叶初期(摘叶后7 d)无响应,中期(摘叶后17 d)以下调表达为主,后期上调。对其中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吻合。此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梨响应胁迫反应的ERF基因资源,为进一步探讨ERF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肽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已经发现700多种肽类抗生素。这些肽类物质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核糖体合成的肽类抗生素,如短杆菌肽、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主要是由细菌产生,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另一类是由核糖体合成的肽类抗生素,是生物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抗微生物与一些恶性细胞的短肽。  相似文献   
10.
养殖生产消毒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就是杀灭和根除病原,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从社会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兽医消毒工作也是防止和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人类环境卫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集约化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消毒工作更显得突出重要。它已成为畜禽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尤其当发生疫情时经过防疫消毒可以减缓疫情的扩散,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但是若消毒方法不当,例如消毒剂的选择不当、消毒液的浓度不足、操作程序不合理等等,即使是实施了消毒也不可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这样疫情不仅不能得到及时地控制,还可能会向更大范围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