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斯氏副柔线虫rDNA-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NC13、NC13r和NC2扩增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分离的3条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5.8S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M-T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线虫1(P.sk1)扩增的ITS片段大小为837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298 bp)、5.8S(157 bp)及ITS2(281 bp)序列;线虫2(P.sk2)扩增的ITS1片段大小为372 bp,包含部分的18S、5.8S及全部的ITS1(296 bp);线虫3(P.sk3)扩增的ITS2片段大小为484 bp,包含部分的5.8S、28S及全部的ITS2(284 bp)序列。同其它属线虫同源性比较ITS2序列同源性在30.2%-60.1%。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的ITS序列,为斯氏副柔线虫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超家族部分成员基因启动子驱动GUS表达,研究了拟南芥MES超家族中3个有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活性成员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AtMES16、AtMES17和AtMES18表达模式相似,新叶高,老叶低,从叶片中间向叶片边缘逐渐减少,类似吲哚乙酸甲基转移酶基因AtIAMT1的表达模式;2)AtMES17和IAMT1在叶片中同步但相互独立地表达,正常情况下AtMES17和IAMT1基因表达可能相互平衡制约。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区普遍存在和流行猪囊虫病,据调查全区平均感染率在10%左右,严重地区高达15%以上,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自1989年全区推广了猪囊虫病检治适用增产技术,1990年又将此项技术推广项目列为全区“丰收计划”。为使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区引进使用的诊断液品种较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资源和加快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培育,对69份来自华东及华南地区的籼粳不同亚种材料,在浙江、江苏两地进行苗期人工接虫和大田自然诱发筛选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11份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抗性水平与目前华东地区广泛利用的抗源镇稻88相当,且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分子标记鉴定发现,其中3份材料与镇稻88抗性位点一致,而其余材料与镇稻88不同.这些抗性材料育成的后代抗性好、产量高,是培育江浙沪等晚粳稻区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的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5.
6.
7.
8.
内蒙古自治区为我国囊虫病的高发区,其中,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哲里木盟、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和赤峰的囊虫病更为严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猪囊虫发病率相对较低.1988年在内蒙古全区重点养猪县调查,猪囊虫平均感染率为10.8%,在猪囊虫病高发村镇可高达32.3%.在防治上,内蒙古自1988年起开始进行全区猪囊虫病诊治技术推广,采用 ELISA 和 IHA 法诊断,应用丙硫咪唑、吡喹酮治疗囊虫病猪,病猪治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