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三眠素对限性品种具有较高的诱导率,三眠化当代原蚕可以缩短龄期2~3天,提高虫蛹统一生命率6.5%,节约用桑30%,提高产卵效率40% ,同时又能节省人力及用具等优点,这使限性品种进一步为良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海琼 《广西蚕业》2009,46(1):54-55
2008年7月,永福县暴发了罕见的桑园斜纹夜蛾虫害,其危害波及到桑树、木薯、蔬菜等多种农作物。虫口密度一度达到40条/m^2。虫害发生后,县、乡两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紧密配合,动员群众群防群治,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田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如采取人工灭虫、性诱捕器诱捕雄性成虫、在桑地里悬挂煤油灯或放置糖酒醋液盆及喷农药等措施,使虫害的蔓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广西养鸽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饲养种鸽数量约为200万对。最大种鸽场饲养种鸽约6万对,目标建成规模为20万对的种鸽场。大部分鸽场是种鸽饲养量为1000对~6000对的小规模养鸽场。随着养鸽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鸽病的发生与流行也日趋严重,其中鸽新城疫(又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也叫鸽瘟)一直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集病死鸽临床样品,用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通过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及F基因部分片段测序与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动物回归试验评估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鸽组织病料中分离获得1株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命名为GXP120012。分离株GXP120012的F基因裂解位点112-117位的氨基酸组成为R-R-Q-K-R-F,符合强毒株特征;GXP120012与PPMV-1参考毒株pi/CH/LLN/11071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9%,并处于同一遗传分支,基因型为Ⅵ型。该分离株的MDT为102 h,ICPI为0。动物回归试验发现,分离株GXP120012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对鸡没有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今后鸽新城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5年内取消农业税。本文尝试根据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取消农业税的近期(即过渡时期)和远期(即最终取消农业税)两个不同时期应关注的问题及相关配套措施,并提出应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立法的统一性,最终实现税制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票市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简要介绍了在北票市发展日光温室油桃优质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对指导当地设施果树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鸡胚接种技术从南宁市郊区一个疑似发生新城疫鸡群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对分离毒株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致病性试验及对包含裂解位点的F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进行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毒株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为62.6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56,30日龄易感鸡攻毒后2 d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后5 d内全部死亡,表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基为112RRRKRF117,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属于基因Ⅶ型,与同年从广西发病的白鹭分离的新城疫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1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28日,北海市合浦县某天鹅养殖公司送检1只700日龄天鹅,患病天鹅表现精神萎靡,采食减少。  相似文献   
9.
李海琼 《广西蚕业》2008,45(1):60-61
在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农业部门的积极宣传和技术服务的推动下,永福县蚕农很快接受桑树新品种,在2006~2007年两年间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这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永福县新建的桑园的98%,新桑树品种能快速在我县成功推广,我们的经验是加强宣传,争取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建立示范,以点带面、龙头企业带动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