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模化养猪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高效养猪法.在我国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在养猪生产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来看,目前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的出栏猪已达1.2亿头,接近全国出栏猪的四分之一,而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该场的免疫程序、消毒卫生制度及饲养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合理选址和建造
  鸭圈场址和建造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鸭群健康和产蛋。鸭圈的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空气好、地面为砂质壤土的自然水域边的空地上为宜。鸭是水禽且生活离不开水,所以鸭圈还应考虑有流动清洁的水源,以便鸭群放水活动、清理羽毛、增进食欲、提高产蛋力。水面宽阔度要适中,水位1.5~2m,不宜过浅或过深,水质好,要防止影响鸭群健康的工业废水或有毒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杉木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体外扩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染色体微分离及体外扩增是传统细胞生物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自1981年Scalenghe等[1]首次在果蝇唾腺染色体上取得成功后,该技术很快在人及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镇某武装警察部队开办的小农场于2001年10月购进狐狸150只进行饲养。至2002年10月20日发现3只狐狸不明原因死亡,经我们临床调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饲料引起的胃穿孔。更换饲料及改善饲养管理后,未发现新的同类病例。1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2001年10月购进狐狸,户外高台密养。饲料配比按玉米粉50%、麸皮20%、进口鱼粉15%、骨粉3%、青菜12%的配比饲喂。当年10月前曾有单只狐狸发生过发热、拉稀、不食1~2d的情况,经治疗即愈,临诊前5d左右全群狐狸进食量减少,料量减少约10%,部分狐狸精神…  相似文献   
5.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我市某鸭场饲养的12000羽樱桃谷肉鸭中发现鸭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腿翅无力或麻痹等症状,随后发生大批死亡。笔者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采取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该场共有9、15、21日龄的鸭12000羽,每批次各4000羽。4月21日三批鸭同时发病,至第5d时三批鸭的死亡率分别达76%、62%、55%。病鸭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双眼潮湿有明显的眼圈;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急促,有的张口呼吸,拱背;排白色或绿色稀粪,部分雏鸭腹部膨胀;喙和蹼发紫、发绀;缩颈,喙抵地面,两肢软弱,跛…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5日.肉鸭养殖户吴某购进苗鸭3000只.平养地面垫料育雏在同一舍内,1周龄出现鸭群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呼吸困难并伴有下痢症状,发病后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盐酸环丙沙星饮水治疗.8日龄出现死亡.至5月15日到站求诊时,共死亡245只。笔者前往诊治.经调查分析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时治疗控制了病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防治畜禽细菌性疾病方面,抗生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不规范的滥用抗生素,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给畜禽疾病治疗带来新的难度。合理应用抗菌素应掌握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尾赤桉DH201-2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立的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camaldulensis)DH201-2无性系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农杆菌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尾赤桉茎段和叶片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尾赤桉转化的卡那霉素和抑菌抗生素头孢塞污钠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较优的转化条件是:采用农杆菌菌株GV3101,以茎段为受体材料,经过预培养6 d,在光密度OD600=0.5的菌液中浸泡30 min,然后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共培养4 d,再转移到含90 mg/L卡那霉素和300 mg/L头孢噻肟钠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转化植株的再生,同时在共培养培养基和菌液中添加100 μM的乙酰丁香酮能够提高茎段外植体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尾赤桉叶片及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生根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2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通过对外植体的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调整、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取自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0 d植株的上部和中部的茎段在改良MS+TDZ 0.05 mg.L-1+NAA 0.5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高达57.0%的丛生芽诱导;取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 d的植株,顶端叶片在改良MS+TDZ 0.05 mg.L-1+IBA 0.1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48.3%的植株再生;适合于茎段和叶片不定芽分化的Ca(NO3)2浓度为0.706 0 g.L-1。  相似文献   
10.
鸡ND是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随着免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该病在我市得到很好控制,但在1993、1994年两年中,江阴市免疫肉鸡群中暴发了大规模的ND流行,造成数十万羽肉鸡的死亡。经病史调查,临床诊断,尸体剖检及病毒分离确诊为典型ND。现报道如下:  一.流行概况  1993年7月,某养鸡户1000羽经10日龄2羽份Lasota苗饮水免疫的35日龄肉鸡群中出现拉稀、羽毛粗乱、打喷嚏等症状,1天后出现少量死亡,经临床诊断疑似鸡ND,经注射Ⅰ系苗2羽份后死亡迅速增加,第3天达高峰,当天死亡近200羽,第6天停止死亡(仍有少数鸡有角弓反张),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