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黄河上游绿洲灌溉区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选取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和GF-2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自1998年底第一批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迁入红寺堡区开启绿洲开发模式以来,红寺堡灌区面积持续扩张,至2018年已达5.17×104 hm2,形成了“蝴蝶型”的荒漠绿洲分布格局。(2)绿洲开发使得红寺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旱地、其他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水浇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绿洲为主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周边为生态空间的“三生”空间格局。(3)1990—2018年红寺堡区的ESV由1.151×109元提升为2.267×109元,这主要得益于林草地、水体等生态用地的扩张,各单项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4)红寺堡区的ESV总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0年轻度降低,此后持续增长。1990—2000年,旱地扩张,导致林草地失衡,生态退化,ESV损失2.9×107元; 2000—2018年ESV增加1.116×109元,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ESV损失的主因,林草地和水域的扩张是ESV增加的主因。综上,红寺堡区在绿洲开发进程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因为开发导致ESV损失的情况。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协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以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力为指标,测定桑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桑黄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与其浓度呈现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桑黄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对金蚕花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并采用MTT法对金蚕花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金蚕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8℃、料液比1∶4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的金蚕花多糖提取得率为22.347%,达到回归模型预测值(23.609%)的94.65%;提取条件因素对金蚕花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按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并且提取时间分别与料液比、提取温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金蚕花多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在0.025~0.200 mg/mL浓度下对正常人胚胎肾细胞HEK293无毒害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为金蚕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合肥地区6个功能区雾霾天气空气中微生物总数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对合肥地区安徽大学鸣磬广场、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公司、合肥老火车站、生态公园、安徽省立医院、马鞍山路与太湖路交口6个功能区雾霾天气大气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马鞍山路与太湖路交口和老火车站微生物数量最高,以细菌为主,其次是霉菌和放线菌菌。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类群,显示合肥地区雾霾微生物中细菌基本以微球菌属为主,霉菌以曲霉属、青霉属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结论]合肥地区6个功能区雾霾天气微生物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鞍山路与太湖路交口、合肥老火车站、生态公园、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公司、安徽大学鸣磬广场、安徽省立医院。  相似文献   
6.
以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力为指标,测定白僵蚕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白僵蚕65%、80%、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以白僵蚕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更强.结果表明,白僵蚕80%乙醇提取物富集了白僵蚕的主要抗氧化作用药效成分,可用于白僵蚕的抗氧化资源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 不同类型的咖啡园,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育苗定植制,以达到育苗成本低,定植成活率高,植后生长快,投产早的目的。下面提出四种育苗定植制供选用。  相似文献   
8.
黄酮是桑黄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还原力及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桑黄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的桑黄黄酮提取得率为4.41%,达到回归模型预测值的98.44%;3个因素对桑黄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取的桑黄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强清除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为干扰对北京野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和Srenson指数(Cs)对北京野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内低干扰、中干扰和强干扰3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区域进行了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低干扰、中干扰和强干扰调查区,S依次为83、93和30,中干扰的最大,符合中度干扰假说;H、D和E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S与之不是简单的一致关系;植物群落的相似性与共有物种数成正比。最后,通过湿地恢复前后植物多样性的对比,表明短期的物种恢复工作效果不明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害等级的Fisher判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森林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开展该虫害的遥感预测研究有助于全面、及时地发现可能发生虫害的区域,为有效采取森防检疫措施,降低虫害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提供技术支持。以福建省为研究区,于2012年2—5月份依次开展了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华安县、云霄县、南安市、安溪县、莆田市、长汀县、建阳市、宁德市及福清市等13个监测站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调查,调查指标包括GPS坐标、松林冠层光谱、气候、地形、林分、虫源、人文环境等。对上述因子进行分析与提取,经相关分析得到13个可有效预测马尾松毛虫害等级的子因子;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无危害、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等4个虫害等级的判别函数,建模组样本自检结果显示4个等级的判别精度分别为71.0%、84.9%、87.2%、100%,总判别精度为80.8%,验证组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判别精度为73.00%,预测准确率为75.99%,表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预测马尾松毛虫害等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