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加强桃树果期栽培大棚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严格果期肥水管理技术措施,认真进行疏花疏果是控制桃树果期落果和裂果的有效措施;利用增光技术和生长期修剪技术进行光照控制,采用果期套袋技术是促进桃树果艳、味浓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大鲵皮肤cDNA文库中分离获得大鲵α1 血红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鲵α 血红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594 bp,开放阅读框共432 bp,编码144个氨基酸,编码的大鲵α1 血红蛋白推测的理论分子量为16048.3 u,等电点为6.44。氨基酸组成中酸性氨基酸11.9%,中性氨基酸69.9%,碱性氨基酸18.2%。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没有信号肽,但在100~122个氨基酸处以及98~122个氨基酸处分别有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的跨膜螺旋区,二级结构以α 螺旋为主。氨基酸序进行同源性列比对表明与人、猕猴的亲缘关系最近,和牛蛙的亲缘关系最低只有35%。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α1 血红蛋白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在胃中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大鲵皮肤cDNA文库为材料,通过文库质量检测、随机测序、ESTs拼接、COG软件进行基因注释等对文库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分离获得了大鲵胞质动力蛋白轻链2(dynein light chain,LC8-type 2,Dynll 2)基因的cDNA序列,对Dynll 2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构建的大鲵cDNA文库初级库容为1.50×106 cfu,文库重组率为94.8%,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 kb。400个随机克隆测序共获得343个有效ESTs,其中214条ESTs序列E值<10-6,经COG软件归为9大类,其中与分泌蛋白、细胞代谢、细胞骨架以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分别为31.3%、14.0%、13.0%和12.6%。表明大鲵皮肤分泌活动强烈,代谢旺盛,这和大鲵皮肤发挥免疫、呼吸以及渗透压平衡等生理功能相一致。获得的大鲵Dynll 2基因全长为682 bp,其中5′-UTR为57 bp,3′-UTR为313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10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2.03 ku,等电点pI值为7.05。Dynll 2蛋白在88~104处有由里向外和由外向里的2个跨膜螺旋区,且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在69~87处有典型的“ZnFC2H2”结构模体;经比较,其三级结构与鼠Dynll 2蛋白相似。Dynll 2蛋白的进化分析表明,大鲵与无尾两栖类相比,更接近陆生动物。荧光定量实验表明,大鲵Dynll 2基因在肌肉中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低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在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对兰州鲇和秦岭细鳞鲑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尿素(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2)和磷(P)含量显著低于秦岭细鳞鲑(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秦岭细鳞鲑(P0.05),两种鱼类的球蛋白(GL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兰州鲇与秦岭细鳞鲑在血清学上反映其在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兰州鲇的蛋白质代谢强度相对较大,而秦岭细鳞鲑的糖脂代谢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27.00±0.05)cm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5~27℃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在20~200 mg/L时,麻醉所需的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而复苏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正相关;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的药液中药浴20 min,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为3~4 min,在理想的复苏时间范围内;但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深度麻醉的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增加,且复苏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罗非鱼麻醉剂,其浓度在50~100 mg/L时,麻醉效果最佳,罗非鱼1~2 min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的罗非鱼3~4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7.
李锋刚 《现代园艺》2012,(15):27-28
正确应用桃套袋技术,不仅改变了桃的品质,还能减轻果实农药残留,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生产中套袋轻管理的现象严重,要生产出高品质的套袋果,必须配套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桃。  相似文献   
8.
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经丁香酚麻醉后苏醒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浆、肝脏及肌肉中丁香酚的质量浓度变化。试验结果:采用30 mg/L丁香酚药浴后,罗非鱼血浆、肝和肌肉中的药时数据均符合非房室模型;丁香酚在罗非鱼血浆、肝脏和肌肉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8 257.52μg/m L、88.62μg/kg和73.78μg/k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5、1和2 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267 3、75.616 1和24.147 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83 738.054 3 h·μg/m L、1 466.467 7 h·μg/kg和1 131.101 7 h·μg/kg,0~∞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11.498 2、85.284 4和39.388 7 h,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1.941 2m L/kg、743.903 0 kg/kg和307.994 9 kg/kg。结果表明,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分布广泛、消除慢、停留时间长。本研究可为罗非鱼活体运输中麻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常规用药条件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规律,以鲤(Cyprinuscarpio)为研究对象,以质量浓度为1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试验鱼0.5 h后,将其饲养于水族箱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鲤各组织中的质量浓度,采用PK Solver药动学药效学数据处理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