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7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沙漠化过程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与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4种不同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主要结论是 :(1)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沙漠化发展阶段下降速率不同 ,从固定到半固定沙地是种子库密度衰减最快的时期 ;(2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从固定到半流动沙地变化很小 ,半流动到流动沙地衰减速度明显加快 ,是种子库植物种数衰减最快的时期 ;(3)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 1、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所占比例 79%~ 88%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很小 ;(4 )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非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其中半流动沙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 ;(5 )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 0 .82 9~ 1.0 0 0 ,表现出较小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3.
科尔沁沙地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对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 4种不同下垫面 0~ 2 0 cm气流层的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 :(1 )不同退化沙地在总输沙量及各层输沙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5月 1 5日的测定中 ,流动沙地的总输沙量是 83 .1g/ cm2 .h,分别是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的 2 .1倍、9.2倍和 33 .9倍 ;而在 5月 1 5日的测定中 ,流动沙地的总输沙量 1 0 5.7g/ cm2 .h,分别是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的 5.6倍、1 4.1倍和 75.6倍。(2 )总输沙量的 60以上分布在 1 0cm的高度内 ,随高度的增加 ,输沙量呈负指数函数下降。(3)风蚀物中粗粒 (粒径 1 .0~ 0 .5mm )与极细颗粒 (粒径0 .1~ 0 .0 5mm)和粉、粘粒 (<0 .0 5mm)的含量均很低 ,而细颗粒 (粒径 0 .2 5~ 0 .1 mm)的含量很高 ,占风蚀物的73 %~ 91 %,说明近地表层沙粒的运动以跃移为主。随高度的增加 ,风蚀物中中颗粒 (粒径 0 .5~ 0 .2 5mm)的含量下降 ,而极细颗粒和粉、粘粒含量增加 ,但其增幅因下垫面不同而异。(4) 0~ 2 0 cm总输沙量及各层输沙量与植被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植株高度、地表紧实度和地表粗糙度长度呈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量均趋于增大。β多样性测度值表明,在半流动沙地恢复到半固定沙地阶段,植物种周转速率大,群落结构变化明显。(2)在退化沙质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的结构性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相应提高。(3)相关分析显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植物特征值之间存有密切的相关性(R2=0.33~0.84,P<0.01,n=20),表明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植物系统协同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恢复期滞后于土壤环境的关键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正> 一、引言成千上万公顷的土地由于一定程度的盐分积累,导致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活力下降。而萌发推迟,萌发率不高常常又是造成植物在盐渍土不易建植成功的重要原因。Holm 和 Miller(1972)曾报道:一磷酸腺苷(AMP,Adenosine Monophasp-hate)能够促进若干杂草种子萌发,用AMP 预处理的杂草种子,其萌发明显加速;  相似文献   
6.
作物轮作复种模式综合评价的AHP模型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作物轮作复种模式综合评价的AHP模型,对参试的21个轮作复种模式的综合生产效益进行了评价,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21个轮作复种模式按综合生产效益水平进行聚类与优选,筛选出了在试验条件下综合生产效益优势较明显的若干优化作物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温室试验证明,用某些杀真菌剂处理黑麦草属牧草种子,可使其种苗田间出苗率提高158%。幼苗定植率的提高取决于黑麦草栽培品种,杀真菌剂、温度、土壤和种子贮存时间。用杀真菌剂处理种子来改善定植,已在若干个田间试验中有所记载,播种后3个月的小区牧草刈获量与该小区的株数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阐明格兰马草颖果重、种植深度和品种与种子萌发出苗、幼苗形态学及幼株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胚芽鞘下节间的长度随之伸长,胚芽鞘长度也有一定伸长,但单位长度的节间重减少。不同品种及颖果重等级间在种子根长、茎长和胚芽鞘长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深播对种子根入土深度影响不大,但对种子的萌发出苗不利。颖果重越大,出苗百分数越高,同时茎重和不定根重也越大。因此选择颖果重大的种子是格兰马草幼苗成功建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景泰县一期电灌区,约有水浇地30万亩,已形成初具规模的荒漠绿洲农业区。近年来,豆科牧草逐渐被纳入该区农田种植系统,在肥田养畜、改治盐碱、保持水土,抑制田间杂草,以及提高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春小麦套种草木樨确为灌区草地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封育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对封育和未封育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地上幼苗库和定植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对退化沙地实施封育措施后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植物种数,特别是显著增加了地上与土壤种子库群落中优良禾草的种数与密度,草地质量得到很大改善。2)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模式不同,放牧对地上植被种丰富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土壤种子库,而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影响又明显大于地上植被。3)由于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共有种数,从而降低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另外,封育和未封育草地在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地上植被组成上的相似性,提供了放牧更强烈地影响地上植被组成的重要佐证。4)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早期幼苗库密度和后期定植群落密度以及幼苗库密度与定植群落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幼苗库密度的56%的变异可归结为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而后期定植群落密度的77%的变异可由早期幼苗库密度的变异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