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雏禽肠道发育与早期营养家禽的小肠发育与哺乳动物小肠发育成熟过程相近。在家禽孵化过程中,胚胎小肠质量的增加比率极大的超过了体质量的增加比率。在孵化的最后3 d里,小肠占体质量的比例从第17天时的1%增加到孵化结束时的3.5%。在孵化后,肠道系统伴随着消化酶的活性和吸收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发育,小肠的质量继续增加,其增加速度较其他器官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评价肉雏鸭饲粮中小麦氨基酸和能量的营养价值,并比较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测定结果的差异。选取48只15日龄樱桃谷肉鸭(SM3品系),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单笼饲养。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处理2为80%基础饲粮+20%小麦组(套测组),处理3为100%小麦组(直接强饲组),处理4为饥饿组,用以测定内源损失。结果表明:1)小麦干物质中的粗蛋白质和总能含量分别为16.09%和18.56 MJ/kg。2)除了谷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外,套测法测定的其余氨基酸的表观(真)氨基酸代谢率均高于直接强饲法测得到的结果(P<0.01);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测得的总氨基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86.59%和82.42%,真代谢率分别为92.36%和90.80%。3)2种方法测定的能量代谢率和代谢能差异不显著(P>0.05)。套测法测得小麦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分别为77.51%和86.23%,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14.38和16.00 M J/kg;直接强饲法测得小麦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分别为75.95%和84.81%,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14.09和15.74 M J/kg。由此得出,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皆可用于评定小麦代谢能;而使用套算法测定小麦氨基酸代谢率时,合适的替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杜懿婷 《饲料研究》2012,(11):78-80
小麦作为玉米的理想替代原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原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的养殖和饲料生产中.综述小麦较玉米在饲粮使用中的特点和在家禽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家禽饲料代谢能的测定中广泛使用"Sibbald"真代谢能快速测定法(TME)。鸭与鸡消化生理差异较大,在鸭上使用与鸡相同的TME法测定条件,难以获得精准的试验结果。文章综述了鸭与鸡上采用TME法的差异,并推荐鸭上TME法的适宜条件为:排空时间40 h;排泄物收集时间32~40 h,测定粗饲料则适当延长收集时间;饼粕类饲料强饲量40~70 g,高纤维饲料则为40~50 g;真代谢能测定以管饲的方法较好,而且干法优于湿法;在外界温度的选择上,应该保持温度恒定在15~25℃这一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麻枫仁粕氨基酸及能量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60只艾维茵肉公鸡,采用Sibbald真代谢能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麻枫仁粕的氨基酸、能量代谢率进行测定,旨在为麻枫仁粕在肉鸡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4种原料(Ⅰ~Ⅳ)分别为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麻枫仁粕.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处理2(T2)为85%基...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肉鸭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提高肉鸭饲粮蛋白在体内的利用与沉积效率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能蛋比和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对于充分发挥肉鸭的生长潜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杜懿婷 《饲料广角》2013,(15):43-46
为了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外源添加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家禽饲粮中。但是,使用植酸酶来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同时减少磷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预想的有效,这一部分是因为非靶物质饲粮纤维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则是我们仍然不确定磷的准确需要量及在配方中过量地引入了磷。现已证实,非淀粉多糖(NSP)酶对小麦、大麦、黑麦中NSP十分有效,但对于玉米-豆粕型饲粮无明显效果,这主要是因为NSP成分的差异。整粒亚麻籽在家禽饲粮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需要新的酶制剂来解决该NSP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酶制剂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及其结果作以综述。为了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外源添加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家禽饲粮中。但是,使用植酸酶来改善家禽生长性能,同时减少磷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预想的有效,这一部分是因为非靶物质饲粮纤维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则是我们仍然不确定磷的准确需要量及在配方中过量地引入了磷。现已证实,非淀粉多糖(NSP)酶对小麦、大麦、黑麦中NSP十分有效,但对于玉米-豆粕型饲粮无明显效果,这主要是因为NSP成分的差异。整粒亚麻籽在家禽饲粮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需要新的酶制剂来解决该NSP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酶制剂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及其结果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