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伯德(Aubade)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黑麦草属多花黑麦草速生类型(又称"一年生黑麦草")的一个四倍体品种.原种引自美国,经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引种成功,获中国牧草品种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2.
<正>阿伯德(Aubade)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黑麦草属多花黑麦草速生类型(又称"一年生黑麦草")的一个四倍体品种。原种引自美国,经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甘肃不同草原生态区盛草期可食牧草及养分含量变化,评价不同区域草地的营养承载力,分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进行地面调查并采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盛草期青藏高寒区和河西南部山区可食牧草平均CP含量分别为11.74%和11.18%,Ca含量分别为0.81%和0.78%,牧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河西荒漠区CP和Ca含...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甘肃省2005-2018年草原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以及植被指数和气象等参数,构建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更适宜于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基于筛选后的17个变量的Rborist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R2为0.758。2)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均值介于828.21~1 118.71 kg·hm-2,近20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幅度为8.13 kg·hm-2 (P <0.05)。3)甘肃省47.41%的草原呈恢复趋势,26%的草原保持稳定,而26.59%的草原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毒性和体外抑菌活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显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经小鼠灌胃给药后,未出现明显急性毒性症状,小鼠1日最大给药剂量150g/kg,相当于奶牛用量的3000倍(含量为0.9%时为1667倍)、肉牛用量的6000倍(含量为0.9%时为3333倍)。表明所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牛、羊等动物基本无毒害作用。体外抑菌试验中,液体稀释法表明中药配方1以1:16稀释对沙门氏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为其最低抑菌浓度;琼脂稀释法表明配方1和2以1:2稀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原液有抑菌作用,配方1作用稍强于配方2。试验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基本无毒,且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光合参数是衡量草坪草生长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探索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草坪草光合参数的模拟估算对于草坪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3个常用草坪草品种红象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Hongxiang)、百灵鸟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Bailingniao)和肯塔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Kentucky)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草坪草生长旺盛期,使用SOC710VP成像光谱仪和CIRAS-3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了草坪草冠层光谱数据、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筛选与两种光合参数显著相关的原始光谱波段与植被指数,构建偏最小二乘法(PLS)估算模型,并利用PLS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方法筛选VIP值>1.2的重要波段与植被指数。[结果]1)共筛选与Pn显著相关的54个原始光谱波段(435、450、460、475、490~550、560~565、590~725...  相似文献   
8.
PGPR微生物肥代替部分化肥对豌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前期从植物根际分离的促生菌(PGPR)进一步测定,筛选出5株优良溶磷菌株和1株根瘤菌株,并利用其制成PGPR微生物肥,研究其替代20%~30%化肥对豌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M4-3、LH12-3、Lx191、Jm92、LHS11与GDB27互不产生拮抗,可制成PGPR微生物肥,研制的PGPR微生物肥替代20%化肥可使豌豆株高增加6.3%,经济产量提高3.2%,减少可购买性投入220.00~358.00元/hm2。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牧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三个关键步骤,即建立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体系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对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环节,对各指标赋权是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