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而开发安全高效的疫苗和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对该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和病原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ASF疫苗研制和诊断技术选择提供参考。疫苗研究方面,目前仍无安全有效疫苗上市。灭活疫苗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已不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减毒活疫苗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有待进一步评估;基因工程疫苗与前两种疫苗相比,成本低且安全性高,但对强毒株攻击的有效保护作用不强。目前认为利用天然分离或敲除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毒力基因的致弱毒株开发重组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在没有有效疫苗免疫的前提下,建立快速、可靠的早期病原诊断方法对于ASF疫情确认和控制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ddPCR、LAMP、RPA、CRISPR/Cas等新兴诊断技术相继涌现。这些方法具有操作更简单、检测速度更快、特异性更强等方面的优势,但其检测能力与适用场景尚存在一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ASFV病原学检测的研究方向应建立在成本低廉、简单便捷、高效准确、集成化的基础上,或可将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各取所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蓝舌病(bluetongue,BT)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2020年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云南省边境地区12个县市随机采集135个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散养户的38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平均样品阳性率为77.9%,场户阳性率为93.3%;样品阳性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陇川县最高(92.0%),孟连县最低(4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本地牛(67.9%),P<0.05;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样品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舍饲最高(81.4%),半放牧半舍饲(62.5%)最低,P<0.05;黄牛样品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水牛(61.4%),P<0.05。结果推断,BT在云南边境地区可能广泛存在且流行严重,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重点加强对境外牛的控制。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BT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