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杨家荣 《棉花学报》2007,19(4):291-295
为进一步研究病原茵的变异规律,采用皿内培养和苗期致病力测定方法,2005年8月对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研究.对26株代表菌系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培养性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黑色菌落(菌核型)、白色菌落(菌丝型)和中间型三种培养型.并且在菌落的生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的相对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26个供试菌系致病力也有差异,从其对5个棉花鉴别寄主侵染的反应型来看,可以划分为强、中、弱3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强致病类型菌系12个,占41.6%,中等致病类型的菌系9个,占34.6%,弱致病力菌系5个,占19.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而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P<0.05),真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却显著低于常规棉花(P<0.05)。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在花期和铃期显著增加,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在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Simpson指数在花期和铃期则显著低于常规棉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期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花对31种碳源的利用差异较大。转基因棉花在苗期和蕾期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胺类,花期和铃期对糖类、羧酸类和双亲化合物类的利用分别较常规棉高;吐絮期转基因和常规棉花对所有碳源的利用均较低,其中转基因棉花对糖类和羧酸类的利用高于常规棉花。研究结果显示,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花在花期和铃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显著,其与转Bt基...  相似文献   
3.
在土壤垂直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主要分布于0~40cm耕作层中,占总菌量的90%多,而40cm以下土层中仅占总菌量的10%;在土壤水平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随病害的加重,由聚积分布型转变为均匀分布型。在病株中,病菌分布也不均,叶脉>主茎>果枝。  相似文献   
4.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及微菌核的产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有12.5%的突变体丧失产孢能力,4.8%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减慢,8.7%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加快,12.5%的突变体丧失产生微菌核的能力,47.1%的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XJ2008,且突变体2-736、2-740、2-745的病情指数分别约为野生型菌株XJ2008的0.184、0.168和0.197倍。该突变体库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好,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地区番茄黄萎病病原研究初报杨家荣,吕金殿,吉冉中,赵小明,张念茹(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陵712100)(陕西省咸阳地区农科所)番茄黄萎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在欧洲、北美、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均有发生,研究较多,而国内尚少报道。近...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较小,尤其以5%的含水量影响最小,表明  相似文献   
7.
不同装液量对金顶侧耳液体摇瓶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菌金顶侧耳为试验研究对象;用综合PDA(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0g,水1 000 mL,pH自然)为液体培养基;以(25±1)℃,180 r/min为气浴恒温振荡器的温度和振荡速率.设定了60、80、100、120、140 mL 5个不同的装液量.经过7 d的摇瓶培养,过滤发酵液,得到菌丝体和粗酶液.再通过测定菌丝体烘干后的生物量,以及测定粗酶液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得出了:装液量为100 mL,菌丝体烘干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装液量;装液量为140 mL,有利于多酚氧化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并且其活力随装液量的递增而变强.装液量为100mL,有利于漆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不同装液量的菌丝生长都在第6天出现了高峰期,其中以装液量为100mL/250mL时,其菌丝球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以叶片面积、叶片日龄和叶片数量为依变量建立苹果叶片生长模型。该模型包含有效积温子模型、单叶面积子模型、单枝叶面积子模型、单枝叶片日龄子模型、单枝叶片数量子模型和单树叶片生长子模型。通过D e lph i程序将各子模型联接,逐日计算单树叶片总面积、单树叶片日龄和单树叶片总数量。对田间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2和0.974,说明该模型结构合理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至2004年间,对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嘎啦、富士、秦冠3个品种上的潜育期分别为11.1 d、13.2 d、15.7 d;温度对潜育期有很大影响,日平均温度为1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在3个品种叶片上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产孢量分别为2.8263×104、7.4168×103和1.1465×103孢子/mm2。  相似文献   
10.
加强棉花黄萎病防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