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7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代杂种母蛾微粒子病检查的抽样方法,以往都是按一定百分比从制种批中抽样镜检,根据样本病蛾率的高低判定整批蚕种合格或不合格.鉴于这种抽样和判别方法的不合理性,有些省区已参照国外经验,改用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以样本中检出病蛾数作为判别标准的1次或2次抽样方案.1979年我省从日本引进了整套的集团母蛾检查设备,并从1983年起,参照国外及兄弟省区经验,采用2次抽样法进行了3年的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已全面采用.但是试点工作中所使用的抽样方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取母蛾延迟交配,拆对后冷藏、改变交配时间和产卵室保护温度等技术措施来探讨改善芳草A系原种产卵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对产卵性能的改进有一定的效应,但由于性状间存在相关关系,对某一性状的促进效应往往同时也对另一产卵性状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苏卵限×W_2(卵色限性品种即黑卵为雌、白卵为雄)为材料,采用黑田(1980)指数限制给桑法,比较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生长发育与各经济性状以及饲料效率构成因素的关系,初步阐述了省力化经济饲育的理论依据,认为,在每日二回育条件下,合理经济的给桑指数为0.75。既解充分发挥蚕儿生殖、泌丝能力,又能节省桑叶,提高饲料效率。本试验从茧层量和卵的饲料效率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儿生长发育,食下量、消化量、饲料效率的构成因素以及对各经济性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家蚕少回饲育技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在利用人工饲料进行家蚕营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现在把所看到的一些资料,简单地介绍在下面。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指正。一、研究人工饲料的意义蚕茧产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蚕儿生长发育的好坏,而蚕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又与蚕儿的营养条件——桑叶的叶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以往对叶质的本质知道得很少,因而“叶质”的概念也是笼统的,含糊不清的。对叶质的研究,也只是从饲料分析与饲育成绩的关系,测定桑叶的消化率等方面来进行,总离不开蚕的天然食物——桑叶。而桑叶分析所得的结果往往又是很粗略的。因此依靠这种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蚕的营养学是不完全的,它不能彻底阐明蚕的营养要求。要彻底查明蚕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 (BmNPV ZJ)基因组DNA中克隆出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 (ptp) ,该基因的编码部分由 5 0 7个核苷酸组成 ,其中A为 16 3、C为 99、G为 113、T为 132 ,G +C含量约为 4 2 %。根据其核苷酸序列推演的蛋白质由 16 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中含有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催化活性区的 11个氨基酸“HC”基序。该基因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ptp和BmNPV T3株 (日本 )的ptp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6 8%和 98 2 %。BmNPV ZJ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 (BmNPV ZJPTPase)的氨基酸全序列与AcMNPV、BmNPV T3、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fMNPV)PTPase和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OpMNPV)PTPase 1的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7 6 %、96 %和 6 0 % ,而与OpMNPVPTPase 2的同源性仅为 2 0 %。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BmNPV ZJPTPase的同源性序列 ,查找到的 5 99381个序列中发现至少有 14种mRNA加帽酶其N端部分存在PTPase催化活性区的“HC”基序 ,但其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只有 31%~ 32 %。该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 ,登录号为AF316 87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蚕卵卵龄、蚕卵在电场中的放置状态以及极板面积对电晕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蚕卵在产后25℃中保护20~25h进行电晕放电处理能得到最佳的孵化效果;蚕卵在电场中的放置状态对电晕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极板面积大的处理区的孵化成绩极显著低于极板面积小的处理区.  相似文献   
7.
三、性别的遗传与控制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它们都是两两成对的.一般地说,不同对的染色体其形状大小是不同的,而同一对染色体的2个成员,其形状大小则是相同的.但每种生物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染色体的2个成员,在某一性别中其形状大小往往不同,这一对染色体因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一般用XY或ZW表示,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就称为常染色体,通常用AA表示.桑蚕有28对染色体,其中27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1994~1996年电晕处理蚕种的农村饲养,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在保证卵面消毒和排除孵化不齐因素情况下,电晕蚕种与浸酸蚕种的产量质量无显著差异,专供农用的大板电晕仪存在放电不匀,孵经不齐和孵化率欠高的问题,有待改进,电晕处理蚕种还须进行卵消毒。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是指两条异质结合产生的杂种比亲本具有更强生活力和更优良性状的现象。桑蚕的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堪称第一。从理论上讲,杂种优势以F_1代为最强,以后随着同志交配,基因型发生分离,杂种优势便逐代衰退,但每代间的衰退程度如何,尚不十分清楚。为此对杂种优势的衰退现象作了一些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得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产卵数、蛹重和结茧率几个性状均属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在上位性效应中,前六个性状均为显性×显性,蛹重为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而结茧率则为加性×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