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京生  杨素娟 《中国家禽》2011,33(19):61-62
目前,肉鸡气囊炎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病症.一年四季,除了夏季发病率较低外,其它季节气囊炎均较常见.尤其是在白羽肉鸡上,发病率高达50%~60%,严重影响了白羽肉鸡的生产性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白羽肉鸡气囊炎的病因、流行新特点和防控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鸡球虫病是近几年来威胁和影响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在肉仔鸡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控制本病,严重的影响鸡群的采食量,造成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等。鸡球虫病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流行病学及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娟 《北京农业》2007,(12):43-49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多种血清型及其亚型,目前主要引起动物致病的就有7种,即A、O、C、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型)。病毒通常在细胞受体的参与下才入侵宿主细胞,进行扩增生命循环,感染宿主细胞,使得该病得以广泛流行。但由于口蹄疫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适应性而在流行中出现新的特点,以及被发现的病毒在动物体内和细胞中长期存在而引发FMDV的持续感染等问题,使得本病不能有效被控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暴发和流行。为此本文将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细胞受体及其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方面进行的论述,为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问:90日龄的蛋鸡,消瘦、拉稀、腿瘫,剖检症状:肠道点状出血,腿瘫的鸡腿部神经出血,请问这是什么病?答:腿瘫的鸡的腿部不是神经出血,而是长时间伏地磨擦引起的肌腱出血。你说的太简单我很难准确回答,不过我还认为是慢性球虫病和鸡伤寒;不愿站立是鸡长时间拉稀和消瘦引起的。治疗可用三字球虫粉和氟苯尼考制剂同时使用,连用4天就会好的。问:我在肉鸡饲养(平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肉鸡在15日龄前长势很好,过了15日龄,特别是30日龄后长势就不行了,鸡冠子和腿发白,采食量下降。开始以为是球虫,连续用球虫药,但效果都不明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答:…  相似文献   
5.
混乱的市场,激烈的竞争,机会无处不在。近几年来,农资市场沉浮不定,让农资人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6.
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的Bt蛋白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本研究提取Cry1类、Cry2类、Cry9类及Vip3A类等11种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毒方法对黏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c、Cry1Ab、Cry2Ab、Cry1Be及Cry1Bb蛋白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其致死中浓度依次为5.09、17.71、26.75、27.42及43.93μg/g;Cry9Aa、Cry9Eb、Cry9Ee蛋白对黏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浓度为1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4%、79.0%、86.9%,浓度为10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92.8%、95.7%、96.7%;Cry1Ba、Cry1Ca和Vip3Aa蛋白对黏虫无显著活性。本研究为黏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并为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提高品质是当前红碎茶生产的当务之急,而在试行第三、四套红碎茶茶样的地区,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藉以提高红碎茶的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收集了一些天然杂种、有性群体实生种和国外引种材料,从苗期开始,即用单株选种的方法去劣取优,大量繁育较优单株,建立初试圃。通过初步观察与比较,从中选育了一批适制红绿茶新品系,建立品比试验圃,进行了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9.
茶树未成熟胚培养根的诱导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迄今能培养出完整植株,而且得以实际应用的,还为数不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诱导生根。茶树为木本植物,不像很多草本植物那样容易诱导出不定根。1986年以来,笔者围绕着茶树未成熟胚的培养,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芽苗培养于低矿质、蔗糖和含有IBA的培养基,能较佳地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病原因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副伤寒杆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