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昆虫的婚恋     
昆虫的恋爱婚姻充满了传奇色彩,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求爱方式。昆虫的交配产卵,繁衍后代也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像的昆虫远程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只有对害虫进行鉴定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对害虫进行有目的的防治,而对昆虫进行鉴定只有少数分类专家才能完成,鉴定需求的日益增加与专家相对较少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该文的研究尝试为该矛盾的解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在标准方法下获取昆虫图像,并经由Internet网络上传给自动种类识别系统服务器,从而实现远程识别.系统首先对昆虫图像进行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值的提取.昆虫图像的形态特征值由矩形度、延长度、球状型、叶状型、似圆度和7个Hu不变矩等12个特征值组成,颜色特征值由红、绿、蓝、灰度真方图及基于红、绿的二维色度直方图特征值分别组成,然后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分类器,每一特征向量由独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做为分类器,最终识别由每个分类器识别结果的线性组合而成.采用该系统对16种昆虫进行了测试,每种昆虫取40个样本,20个用做训练、20个用做测试,准确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3.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蝗虫痘病毒除对黄胫小车蝗有显著致死作用外,使感病寄主在接种13~33d后,食量比对照减少28.73%~70.40 %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接种后13~18d,对照组生长率为36.3mg/d,而处理组则分别为14.9、14.5和9.6mg/d,仅为对照的1/4~1/2。寄主羽化极不整齐,对照组整个历期只有5d,而处理组则为16~46d,随着接种剂量的加大,这种“拖延”趋势越发明显。寄主产卵量明显降低,甚至根本不能产卵。处理组寄主“畸形”和“自相残杀”的情况也较对照组严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数果园现在仍采用清耕制,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地温变幅大,不利于果树生长发育.1997年,我们在山西省万荣县苹果园进行了种草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当地的苹果园生草覆草的推广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5.
千奇百怪的昆虫世界,奥妙无穷,在博大精深的昆虫世界中,无论是他们身体的精巧结构还是生活习性,给予人类的启动很多很多。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其实是源于昆虫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小小的昆虫虽不起眼,但它们要是联合起来却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意大利蜂的定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人工设计了蜂箱顶部多方向多通道巢门,针对蜜蜂对新巢门的逐步适应,蜜蜂进出巢门的数量比较,蜜蜂对各巢门的辨认,颜色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影响,气味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影响以及蜜蜂对巢门方向的选择六个方面进行试验和观察.发现:①在同一蜂箱、不同巢门进出的蜜蜂数量不同,与蜜源植物同一方向的东南面进出较多;②各个巢门的气味对蜜蜂出归巢方向的选择没有什么作用;③颜色对蜜蜂出归巢方向有一定影响,但其程度远小于蜜源植物方向的影响;④蜜蜂对巢门的选择基本上属于就近原则;⑤蜜蜂的定向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覆草法对黄土高塬区果树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多用清耕法,此法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浅层土壤中的果树根系大量破坏,地温变幅大,不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为了改革现行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97年在万荣县经多点试验,种植了白三叶、百脉根、扁茎黄芪、鸭茅草等草种。经过4年试验,测定了苹果叶面积、叶比重、叶片光合速率根系的生长量、枝条的生长量、产量及品质,为以后进行生草覆草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单958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单958于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08年我省肇州、肇源、肇东、双城等市县种子管理部门统计推广面积达13.67万hm^2。为了探索郑单958在我省种植的适宜播种日期和最佳种植密度,我们在2005年和2007年做了这组试验。  相似文献   
10.
环顾您的周围,在您的家里,您的后院,甲虫无处不在。甲虫已经存在了2.5亿多年,堪称大自然的奇迹之一。有多少种食物可供享用,就会出现多少种甲虫。肉食、素食甲虫和以同类为食的甲虫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这些绝妙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