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16只17.5kg左右、5月龄左右的本地公绵羊肥育60天,添加吡啶羧酸铬(CrPic)、CrCl3.6H2O+烟酸和CrCl3.6H2O研究对肥育绵羊血液部分无机离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血磷、血钾、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无差异,而血钙水平添加CrPic、CrCl3.6H2O 烟酸组高于对照组(P<0.01),CrCl3.6H2O组却没有显著影响。血磷有增加的趋势,血钾有降低的趋势,预示添国有机铬、无机铬+烟酸有利于钙磷代谢,对机体的合成代谢和机体的健康状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La(NO33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美红  赵祥 《草业科学》2009,26(9):170-172
用质量浓度为100~1 000 μg/mL的La(NO3)3溶液处理48 h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种子来研究其种子活力、种子吸水速率和膜透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00~800 μg/mL的La(NO3)3溶液浸种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活力,提高种子相对吸水量,增大膜通透性;质量浓度为700~800 μg/mL 的La(NO3)3处理效果最佳,质量浓度大于900 μg/mL则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达乌里胡枝子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山西的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为材料,通过测定干旱胁迫和复水后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在水分胁迫下和复水后光合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Pn,TrGs值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光合作用减弱。其中沁水和沁源生态型的Pn下降速度快、幅度大、抗旱性差,阳泉和交口生态型的Pn下降速度慢、幅度小、抗旱性强;复水后抗旱性强的生态型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能力强,其WUE比抗旱性差的生态型高。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阳泉>交口>太谷>静乐>沁源>沁水。  相似文献   
4.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 - 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 - 14∶ OH)、反-3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 - 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 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 -14∶ 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 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 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 - 14∶Ac、Z3E5 -14∶Ac、E3E5 -14∶ Ac、Z3 - 14∶Ac、腺体提取物、E7 - 14∶Ac,其中乙酸酯化合物EAG值极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醇(P<0.01).林间诱蛾活性试验表明:Z7- 14∶ Ac有诱蛾活性,E3 - 14∶Ac和Z3E5 - 14∶ 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Z7-14∶ Ac、E3 - 14∶Ac和Z3E5 - 14∶ Ac按10∶ 4∶4的比例配成每个含900 μg性诱剂的诱芯具有很好的诱蛾活性,单诱芯日平均诱蛾数达11.02头.  相似文献   
5.
在水分胁迫下对 5个不同耐旱性品种小麦幼芽、幼苗中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保护酶、淀粉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得出 ,在水分胁迫下 ,MDA与耐旱性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α -淀粉酶、β -淀粉酶与小麦的耐旱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脐腹小蠹成虫触角结构与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脐腹小蠹雌、雄成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脐腹小蠹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及感器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触角锤头部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8.4%.触角上的感受器类型可以分为4种:锯齿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分别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57.7%,28.6%,12.6%和1.1%.锯齿形感受器在触角各部均有分布,其中,锤头部的约占全部锯齿状感受器总数量的99.2%,柄节和鞭节数量只占0.8%;芽形感受器被埋于触角锤头部锯齿形感受器下面或者分散于锤头部端部;锥形感受器散生在锤头部端部边缘,与芽形感受器混生;刺形感受器分布于柄节和鞭节的连接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发掘抗旱相关基因,明晰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征,为糜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数据库和在线程序,对糜子Ty1-copia型反转录转座子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进行qRTPCR表达特性分析。[结果]Ty1-copia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483H758N122O135S7,分子量为10 658.49Da,呈弱碱性,是不稳定的疏水蛋白;该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无跨膜结构,既不存在于叶绿体上也不存在于线粒体上;二级结构包括4个α螺旋,4个β折叠;三级结构包括1个螺旋结构和2个折叠结构;含4个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糜子保守性较低,与水稻类和毛竹的同源性为64%。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Ty1-copia表达水平在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3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2.02倍;8h时该基因呈下调表达,表达量低于对照。[结论]Ty1-copia基因可以由干旱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早熟甘蓝8398为材料,以不同超重力、不同时间长度对刚萌动的种子进行处理,用0.7%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超重力的加大,甘蓝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个处理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3000×g处理显著高于2000×g处理(P<0.05),4000×g处理显著低于3000×g处理(P<0.05);处理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3000×g比2000×g处理显著减少(P<0.05),4000×g比3000×g处理显著增加(P<0.05),所以3000×g处理抗盐性高于2000×g处理,4000×g处理抗盐性低于3000×g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抗盐性变化规律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sinensis Yang)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分布及功能。[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华北落叶松鞘蛾雌雄蛾触角形态结构及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形态,并对雌雄蛾触角结构及感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华北落叶松鞘蛾雌雄蛾触角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大小不同,雌蛾触角长(2.57±0.33) mm,雄蛾触角长(3.39±1.27) mm,雌蛾触角鞭节由(43±3)亚节组成,雄蛾触角鞭节由46±3亚节组成。雌雄蛾在感器的类型、数量以及形态特征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雌雄成虫共观察到7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型感器、锥形感器(2种亚型)、鳞形感器、B?hm氏鬃毛感器,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雄蛾毛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蛾,长度和基部直径也显著大于雌蛾。栓锥形感器为雌成虫特有,且数量最少。柄节和梗节被大量鳞片覆盖,只观察到B?hm氏鬃毛感器。各类感器功能仅根据前人的经验推测而来,还需要通过透射电镜和电生理试验等研究进一步验证。[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华北落叶松鞘蛾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