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况生前诊断家畜蠕虫病常用的粪便检查法有沉淀法和漂浮法,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虽高,但从处理粪便到涂片,镜检,需时较长,在进行大规模家畜蠕虫病诊断中,工效较低,且受到诊断设备上的一定限制,需器材较多,一次处理粪便后,一般也只能受检某一类或两三类蠕虫卵,而不能达到经一次处理粪便后进行全面蠕虫学检查的目的。因  相似文献   
2.
国产硝氯酚是近年来我国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新的优良驱虫剂。为了提出这种驱虫剂在临床上应用的根据,我们于1975年9—11月分别在贵阳松山冷冻厂和仁怀县进行了驱虫和驱虫效力时间的观察试验。实验材料 1.药品性状和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一篇贵卅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的家畜宿主动物自然感染的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的资料分析,贵卅的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是属于以奶牛和黄牛为主的家畜专有疾病的疫源地。由于贵卅牛体的五种血孢子虫同时存在于某些地区(特别是黔中地区),同时,这五种血孢子虫有可能都是由同一种传播者来传播的,因此,它又属于多病原性的家畜疫源地。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双芽焦虫主要分布于北纬26—27°之间的黔中地区,其次是黔西南和黔西北地区;牛巴贝斯焦虫的分布地区与前者相同;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仅分布于黔巾地区;突变泰勒焦虫则分布于贵卅省的各地;瑟氏泰勒焦虫分布于黔中、黔东、黔西北和黔西南等地区。在水牛体中只发现一种类似突变泰勒焦虫的虫体,但未发现有其他种的血孢子虫存在,这可能是水牛对其他种牛体的血孢子虫具有抵抗力所致。文内对水牛体发现的一种血孢子虫作了简单的形态描述。关于疫源地的范围将在另文中探讨。  相似文献   
4.
制作吸虫和絛虫永久性装片标本,常用洋紅,苏木素和胭脂虫。所配成的染色液多染色,但这些染色剂价值昂贵,有的不易买到,或配制方法复杂。作者有鉴于此,試用了紅墨水、硃紅、品紅染制吸虫絛虫装片标本,經过三年的观察,制片仍色泽鲜艳,无退色现象,现将染色方法和使用結果介紹如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78、1980年对贵州省独山农场应用尿液检查方法调查了该场139头猪,其中感染肾虫病的有58头,感染率分别为53.95%和26.98%。在被检病猪中,1/3有临床症状,2/3患猪症状轻微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牛血孢子虫病的血液学诊断一般是采用薄血膜涂片来检查病原体的,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用薄血膜来诊断牛的血孢子虫病费的时间较多,特別是在检查带虫牛只时,由于虫体数目少,检查一张薄血膜涂片往往需要一二个小时以上才能发现虫体,有的时候甚至还检查不出病原来。在进行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研究时,需要检查大批牛只的血液,若用薄血膜来检查每头牛只的血液,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那就更多了,并且还得不到滿意的结果。因此,为了有利于工作的进行,节约时间和人力,在血液学的检查上确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一、在猎获的26只野禽和15只野生动物中均未查见有血孢子虫的存在,但存野兔体上发现有传播双芽焦虫的微小方头蜱的寄生。因此野兔在该种血孢子虫病的流行上起着保存传播者的作用,在防制血孢子虫病时应加以注意。二、人工感染33只试验动物,结果均是阴性。三、本文工作结果维持前文中的结论:所研究的疫源地是一种家畜专有疾病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1978、1980年,对贵州省独山农场应用尿液检查方法调查了该场139头猪,其中患肾虫病的有58头,感染率分别为53.95%和26.98%。在被检病猪中,约1/3有临床症状,2/3症状轻微或不显著。对15头自然感染肾虫病猪应用丙硫苯咪唑4、6、8毫克/公斤剂量,进行一次投服驱虫试验,受试猪体均无异常反应。药后10—20天虫卵转阴率为100%。药后10天剖检各试验剂量猪1头,见变色虫尸,驱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硝氯酚(Niclofolan、Bilevon)是目前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驱虫药物,近年来我们和国内很多单位用片、粉剂进行了试验和应用,证明该药确具毒性小、用量低、疗效高、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基层兽医人员的欢迎。一九七七年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又改进剂型,试制出了硝氯酚注射液,一九七八年十至十  相似文献   
10.
贵州牛的原虫初步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虫对牛的发展有着严重影响,它的危害不仅由于本身的寄生引致牛瘦弱、死亡,同时通过媒介对病原体的传播,引起原虫病的流行,给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自1955年以来,我们曾先后对贵州省各地牛的原虫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原虫计有十余个种(属)之多,并对传播媒介种类、发育史以及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畜牧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