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评价猪瘟和伪狂犬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伪狂犬活疫苗(Bartha—K61株)对35—40日龄猪瘟和伪狂犬母源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独注射、分点同时注射与混合注射,观察各组注射后的副反应,并对不同时期的抗体用ELISA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来评价其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和混合注射,相互间的干扰很小,两种疫苗同时注射不影响各自免疫抗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两疫苗共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动物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某猪场病死猪中分离到一株疑似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毒株,该病毒在猪睾丸细胞上出现细胞聚集、脱落、拉网等典型的细胞病变,在猪睾丸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6.8/0.1 mL.PCR反应可以扩增出特异性370 bp DNA片段,gE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多株国内外PRV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同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的最小免疫剂量,本研究将3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分别稀释成10TCID_(50)/mL、102.0TCID_(50)/mL、103.0TCID_(50)/mL,每批疫苗各个稀释度分别免疫仔猪1.0 mL/头,并设攻毒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免后10 d连同攻毒对照组用伪狂犬病病毒GD1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阴性对照组不攻毒。结果表明,10TCID_(50)/头和102.0TCID_(50)/头的免疫剂量在免疫后10 d依然无法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保护率为20%~80%(1/5~4/5);103.0TCID_(50)/头的免疫剂量能够保护仔猪抵抗PRV强毒的攻击,保护率为100%(5/5);攻毒对照组发病率为100%(5/5),死亡率为80%(4/5);阴性对照组全部健活。由此确定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最小免疫剂量为103.0TCID_(50)/头。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的猪圆环病毒类型,为了解PCV3在华南地区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南地区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然后对PCV3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将获得的7株PCV3核酸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送检的临床样品和猪场的PCV3阳性率分别为46.3%和69.2%,7株PCV3毒株与国内外的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4%~99.8%,而ORF2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6%~99.8%和96.7%~99.5%。由此可见,PCV3在我国华南地区已经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5.
2017年广东某猪场送检腹泻死亡仔猪小肠样本,经实验室检测、细胞分离及RT-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GDqy2017,克隆并测定其S基因与ORF3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Vero细胞高度适应,第1代即出现细胞病变(CPE),第4代起1d内即出现CPE,且CPE时间和形态稳定。其S基因长4 158nt,与经典毒株CV777、中国疫苗株CV777及韩国疫苗株attenuated DR13核苷酸同源性为94.2%、94.1%、94.2%,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2.7%、93.0%,存在2处插入、2处缺失及98处突变(与经典毒株CV777相比),属于不同进化群,与国内2010年后参考株(除CHXBC-01-2015、CH/GDQY/2011)在同一进化群,S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存在突变,其中有1处新突变出现(640位F→S),其ORF3全长675nt,不存在疫苗株中的大片段缺失及表达截短现像,但存在突变,进化树分析显示与经典毒株CV777、疫苗株属于不同进化群,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后续PEDV分子生物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及研制更为有效的疫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对3批疫苗分别进行免疫产生期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免疫产生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仔猪,在免疫后2、3、4、5、6 d连同对照组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后5 d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母猪,免疫后12、14个月连同对照猪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显示免疫母猪及其所产仔猪均健康存活,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的免疫持续期可长达14个月。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以来,我国猪场陆续发现PRV变异毒株感染导致的疫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目前,疫苗仍然是防控PRV的最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2个规模种猪场通过高效价Bartha-K61株疫苗免疫防控、净化PRV的相关案例,为猪场防控PR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ST传代细胞生产3批次伪狂犬病毒活疫苗(Bartha-K61株)中试产品,检验合格后对20~25日龄、50~55日龄健康猪以及妊娠后期的母猪,分别采用耳后颈部肌肉注射方式进行超剂量免疫接种,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超剂量免疫后各组猪只精神、食欲、体温、生产状况等经持续观察记录,均表现为正常。结果表明,ST传代细胞生产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对不同日龄猪和妊娠后期母猪进行超剂量免疫接种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广西某种鸡场一株IBV,命名为GXJLZ6/150707,对其进行鸡胚发育分析,并测定S1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鸡胚出现蜷缩胚或发育不良等病理现象。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GXJLZ6/150707与疫苗株4/91等793/B型毒株为相同的基因来源,与腺胃型毒株LX4型毒株亲缘性较近,氨基酸相似性为94.8%;与经典肾型疫苗毒株D274、Gray、澳大利亚T株和Mass型经典呼吸型疫苗毒株H52、H120和W93株等亲缘性较远,氨基酸相似性为65.7~85.6%。考虑到该种鸡场长期使用活疫苗ND+H120+4/91的情况,因此推测,分离毒株GXJLZ6/150707可能是一种嵌合病毒,即H120等Mass型疫苗毒株与4/91疫苗毒发生重组后形成的新型病毒。本研究结果可为IBV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三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采用对3~4周龄仔猪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妊娠母猪于分娩前3~4周进行一次免疫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定期采血检测PRV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前PRV母源抗体为阴性的仔猪在首免后7日PRV抗体检测为阳性,21日达到高峰,并在首免后130日PRV抗体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免疫前PRV母源抗体检测为阳性的仔猪,在首免后3日和7日时PRV抗体略有下降,但随后上升并在首免后21日达到高峰,直至首免后130日仍为PRV抗体阳性;免疫前PRV抗体为阴性的妊娠母猪,在免疫后3日和7日PRV抗体有一定上升,免疫后14日达到较为理想水平,并于分娩前达到高峰,产仔数也较为理想;免疫前PRV抗体为阳性的妊娠母猪,在免疫后3日和7日PRV抗体水平稍有下降,但随后上升,并在分娩前达到高峰,产仔数也较为理想。综上结果表明,此免疫程序较为适合仔猪和妊娠母猪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