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麦日粮添加产酶益生素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5kg左右的肥育猪120头,研究添加产酶益生素200g/t饲料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酶益生素组猪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高250g,提高12.95%;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高130g,提高21.3%;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每1kg增重成本,产酶益生素组比对照组低0.46元。  相似文献   
2.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健康桑树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L144,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subtilisL144。该菌株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EU118756。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33℃,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桑树根系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内生产油脂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Macrophomina phaseolina,MOD-1)。结合均匀设计和单因子筛选法得到该菌株产油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铵0.3 g/L,硫酸镁0.32 g/L,氯化锰4.9 nmol/L。在此基础上优化该菌株产油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温度26℃,摇瓶转速190 r/min,装液量100 m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及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6 d,菌体生长量(干质量)高达41.852 g/L,油脂产量达到25.511 g/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或发酵条件下产生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前一种条件下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92%;后一种条件下检测出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32%。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下,MOD-1菌株的油脂产量增高,组成简单,易于纯化,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是从桑叶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菌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生细菌。利用基于统计学的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该菌产生抗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部分重复因子试验表明,酵母浸粉和氯化钠是培养基组分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酵母浸粉为正效应,氯化钠为负影响;结合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和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主要配方的最佳质量浓度为蔗糖17.0 g/L、酵母浸粉5.855 g/L、氯化钠4.519 g/L、磷酸二氢钾0.2 g/L。通过PB(plackeet-burman)试验发现接种量和发酵温度是该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027 7 mL/mL,摇瓶装液量100 mL,发酵温度30.29℃,培养基初始pH6.2,培养时间42 h。  相似文献   
5.
家蚕肠道产酶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家蚕肠道菌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微生态饲用添加剂的开发研究。从家蚕肠道中分离出30株菌株,并研究了它们的胞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产酶能力。在家蚕肠道中存在着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在分离到的30株肠道菌株中,产4种酶的有1株菌,产3种酶的有4株菌,产2种酶的有2株菌,产1种酶的有11株菌,不产酶的有12株菌。在产酶菌中,有9株菌株能分泌蛋白酶,能分泌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各有7株菌,有8株菌株能分泌淀粉酶。家蚕肠道菌中的各种产酶菌高达60%,表明了肠道菌在家蚕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桑树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不同品种健康桑树植株组织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229个菌株。探讨了较合理的内生细菌分离纯化方法,对内生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树根、茎、叶柄、叶片、花蕾等组织内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且不同品种及组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均存在差异。离体抑菌作用测定表明,229株桑树内生细菌中,有42株(18.3%)菌株对桑树炭疽病菌有拮抗作用,有25株(10.9%)菌株对桑粘格孢菌有拮抗作用;以上67株菌种又有8株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抑菌作用,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潜能。对8株内生拮抗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21、G49、Y12和J26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G82和J50归属于假单孢菌属(Pseudom onas sp.),Y33归属于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B19归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