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序列(AF 307092)设计1对引物,以麦洼牦牛卵母细胞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GDF-9基因cDNA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1399 bp片段为预期的牦牛GDF-9基因cDNA序列,包含由2个外显子组成的全编码区和3′-下游部分序列.牦牛GDF-9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362 bp,编码4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报道的普通牛、水牛、绵羊、山羊相应序列一致,而与人和黑猩猩存在差异.和普通牛相比,牦牛GDF-9基因编码区存在1处碱基转换(C→T),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由丙氨酸(A)转换为缬氨酸(V).牦牛与普通牛、水牛、绵羊、山羊、人和黑猩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8.4%、97.0%、96.8%、85.6%和85.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7.1%、95.1%、95.4%、79.4%和79.5%.利用NJ法和MP法以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即牦牛与普通牛先聚为一类,再与水牛聚为一类,而后与绵羊和山羊聚为一类,最后与人和黑猩猩聚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物种间遗传距离大小一致,也与各物种在动物学上的分类相吻合,表明GDF-9基因编码区适用于构建物种间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2.
牦牛胚胎性别鉴定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建立牦牛胚胎性别鉴定准确、可靠的PCR反应体系及研究切割取样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根据牦牛SRY和HS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2对巢式PCR引物作为性别鉴定引物和2对引物作为内标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对已知性别牦牛血液基因组DNA和牦牛杂种胚胎DNA采用巢式PCR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血液样本性别鉴定与实际性别完全相符,准确率100%.从早期胚胎取8个细胞进行性别鉴定,结果雄性为45.8%(11/24),雌性为54.2%(13/24),取样后胚胎发育率为56.7%.结果说明已成功建立牦牛胚胎性别鉴定的PCR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