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苗期大豆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豆19”(Glycine max)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内盆栽控水法,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和3种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对大豆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观测了处理5和10 d后的生理变化,探讨了不同空气相对湿度下大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下降,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LRWC增加,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伤害。且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MDA含量下降,表明提高空气湿度能抵御膜脂过氧化,降低土壤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危害。本研究结果说明,大豆对短时间的干旱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增加空气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水分对大豆苗的胁迫。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在干旱环境下提高空气湿度能否减弱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损伤,对受试材料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环境的温湿度,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土干气湿(DH)、土干气干(DL)、土湿气湿(WH)、土湿气干(WL)4个处理组,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旱,随后复水作业至W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的测定,研究不同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大豆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大体上都是WH>WL>DH>DL。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植物生命活性变弱,数值逐渐下降。气孔关闭是光合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的显著限制因子,提高空气湿度能对植物的干旱损伤起到缓解作用。复水后处理组能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空气湿度高环境下复水后恢复较低湿的快,较之耐旱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