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新的由病毒致兔急性发病引起死亡的烈性传染病。目前虽有数种组织灭能苗可供选用对该病进行预防,但由于人们对该病病原尚少系统的研究而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也障碍了疫苗水平的提高和综防措施的拟定。作者通过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4年底上海郊县暴发了一种以实质器官点状或弥漫性出血以及皮下、肌肉大片出血和肝脏坏死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病毒性败血症。波及市区生物、医学、科研等部门的实验兔场。经研究,证实其病原是一种病毒。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用“三林”毒株,进行了疫苗的研究.经几个月的实验室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上海、贵  相似文献   
3.
仔猪黄痢流行于世界各地,上海郊区也很广泛,严重危害养猪生产。自上世纪末首次确认大肠杆菌是仔猪下痢的原因之后,国外许多学者先后试图研制大肠杆菌菌苗,但是免疫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黄痢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于1984年10月9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各方面专家与代表参加的“K88抗原工程菌研制及其免疫原性试验”鉴定会。鉴定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嘉定县畜牧兽医站所作的试验报告,认为三个单位的工作已取得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C600/pTK82(以下简称T82)和C600/pTK90(以下简称T90)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利用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青3菌株,以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两个只含K88抗原基因而不含肠毒素基因的无毒菌株。制成的菌苗对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周皮下注射一次,所产仔猪经用国内分离的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青3株攻击,T82免疫组死亡率为6.17%,T90免疫组无死亡,而未免疫的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经同样攻毒后死亡率为74.7%,两者差异显著(P<0.01),证明这两个菌株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仔猪黄痢病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流行面极广的新生仔猪急性腹泻传染病。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由该病造成的仔猪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100%,对发展养猪生产危害很大,因此,预防仔猪黄痢病菌苗的研制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982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市嘉定县畜牧兽医站协作,以国内流行的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青-3菌株为出发菌株,应用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内,在江南一带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浦伯清等曾报道该病病原是病毒,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证实这种病的病原是病毒并试制成组织疫苗供临床应用。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性状,应用电子显微术对病兔的肝、脾、肺、肾上腺和血细胞等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在细胞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颗粒直径约350埃左右,颗粒边缘不整齐,裸露无囊膜。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病毒较难适应细胞,病毒在细胞上传代以后不仅血凝价下降较快,并对健康兔的致病性丧失也较快。研究该病毒的细胞传代材料刺激健康兔产生免疫力的能力,可进而探讨应用细胞材料制备疫苗的可能性。本文将介绍我们用细胞上传代的病毒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是人和各种动物肠道内的常住菌,其中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已被证实为婴儿腹泻、仔猪黄痢的病原菌。在研究工作中,如何从大量来源不同的菌株中筛选出致病性菌株是个关键,因为:有效的菌苗生产,始于致病性菌株的选择。我们在研制仔猪黄痢菌苗筛选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工作中,曾先后12次用仔猪的肠段结扎法共结扎仔猪41头,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猪的肠结扎法在测定大肠杆菌的致病力筛选致病性菌株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仔猪黄痢病是由某些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肠道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一周龄以内,特别是2~3日龄的新生仔猪,所以又叫新生仔猪的大肠杆菌病。它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以剧烈的水泻为特征,由于发病早,死亡率高,是影响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这种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