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胚胎移植作为一项生物技术,它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发挥优良母畜的潜力,扩大良种畜群,提高生产效率,保存品种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地方黄牛资源十分丰富,高产奶牛数量有限的现状下,发展我国奶牛业,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次实验由山西省冻精中心胚胎移植实验室组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纳米硒对岢岚绒山羊妊娠母羊及胎儿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岢岚妊娠绒山羊8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喂以基础日粮(C组)和添加0.5mg/kgDM纳米硒的饲粮(Se组),实验期110d。结果表明:妊娠期绒山羊日粮中添加硒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血清球蛋白(GLO)、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显著提高(p<0.05);日粮中纳米硒的添加极显著(p<0.01)提高了母羊及胎儿血清中GSH-Px、SOD的活性,极显著(p<0.01)提高了母羊及胎儿肝、胎盘组织中GSH-Px、SOD的活性,极显著(p<0.01)降低了母羊及胎儿血清与胎盘组织中MDA的浓度;在日粮中添加纳米硒后,显著增加了胎盘、胎儿及胎儿肝、肾组织的重量(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0.5mg/kgDM纳米硒,增强了妊娠母羊及胎儿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进一步促进了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分别采用CIDR+PGF2α法、PGF2α一次注射法和PGF2α二次注射法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育成牛的同期发情率85.9%,显著高于带犊经产牛64.1%(P<0.01)。带犊3个月以上的经产牛的同期发情率明显高于带3个月以下的经产牛的同期发情率(P<0.01)。舍饲情况下,CIDR+PGF2α处理后的同期发情率为91.4%,受体移植可用率为74.3%,高于单独一次PGF2α或两次PGF2α处理,另外,CIDR+PGF2α处理受体牛同期发情时间比两次PGF2α早12h,而且同期化发情程度高于2次PGF2α。但CIDR+PGF2α和两次PGF2α处理同期发情方法对受体牛胚胎移植妊娠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首先着眼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旨在提高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生物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毛囊的形态发生,是通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与特化的真皮成纤维细胞间诱导信号的级联放大,引起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定型的毛发特异性分化过程[1].毛囊的发育分3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6.
对试验牛采用不同的超数排卵方法,结果显示,FSH+PG法所获得的A级胚胎高于PMSG+PG+ANTI-PMSG和PMSG+PG法(P>0.05);而且前者残留的卵泡数也明显低于后两者(P<0.01)。试验中,超排方法采用了低剂量FSH(4mg,5d10次)也能获得较好的超排效果。在超短期重复超排次数和重复超排间隔对受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是连续重复超排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第4次超排处理效果显著降低,不适宜对供体超排。对不同超排处理的间隔时间进行比较,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为46~60d后,平均可用胚胎数显著提高,而回收胚胎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关于影响牛鲜胚或冻胚移植妊娠率的因素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的报道,但都是以单项因素研究居多.本试验对影响牛体内胚胎(以冷冻胚胎为主)移植妊娠率的多项因素如胚胎冷冻、解冻、胚龄、黄体质量、受体牛的生理状态等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为牛胚胎移植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寒旱区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试验示范,应用先进的养分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对种薯处理、科学施肥、起垄覆膜、病虫防控等措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创新,总结出了比较稳定成熟的甘肃省寒旱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机械化种植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显著提高甘肃省寒旱区马铃薯种植生产水平,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几丁质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能水解几丁质的一类水解酶,许多微生物可通过胞外诱导产生该酶。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菌、线虫卵和昆虫的细胞壁中,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时,在土壤中加入几丁质可以刺激土壤微生物胞外分泌几丁质酶,从而抑制病虫害发生(郑秀丽等,2006;孙建波等,2010)。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施药方式减药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 g/hm~2为常规用量,设置常量的40%、60%、80%共3个减药梯度,分别采用拌种和喷雾方式施药,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试验。经过药后调查与比较,发现采用常量的80%和60%喷雾2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病控害效果,防效分别为72.15%和68.71%,与常量处理相比,防效与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在相同减药比例下,就控病和增产效果而言,喷雾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