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3月17日至3月19日,我园3只8周龄松鼠猴相继发生急性死亡,从死亡松鼠猴的肠道样本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以及生化鉴定结果判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小鼠毒力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力;该分菌株对头孢类(头孢克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及阿米卡星表现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我园狐猴岛饲养的节尾狐猴发生了一次群发性的阿米巴病,经过治疗,除1只年纪较大、病情较重的死亡外,其余8只均痊愈。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陆续发病表现临床症状的共有9只狐猴,其中老龄狐猴2只,其余7只狐猴年龄在2~4岁之间。2只老龄狐猴中有1只较瘦,体况较差,呼名为"老猴"。其余病猴体况均尚可。早期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的见精神食欲正常,大便比较黑而硬结,表面或带有红色胶冻样物质,体温基  相似文献   
3.
4.
我园一群松鼠猴在进行转场后陆续出现食欲不振、拉绿色稀便,连续有3只幼松鼠猴死亡,后经化验室采样诊断,结合临床发病症状、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大肠杆菌属的奇异变形杆菌感染,采用高敏抗生素给予口服或肌注治疗,松鼠猴群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麻醉是野生动物临床医学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操作,特别是在散养状态下的野生动物的临床处置中,麻醉的应用极为广泛和频繁。随着兽医科学的发展,野生动物的麻醉药品种类越来越多。但随着麻醉的频繁实施,临床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动物对某种麻醉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单独应用已经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些麻醉药物的成本过于高昂;有些麻醉药品的供应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特意进行了一些麻醉药物联合应用的尝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我园一幼年赤大袋鼠因笼舍结构不善导致右后肢跖骨骨折,开始采用夹板外固定,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后经全身麻醉后采用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外固定,骨折愈合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2005年7月5日,饲养员称一幼龄赤大袋鼠(雌性,体重10.5kg)右后肢跛行,不敢着地。捕捉  相似文献   
7.
8.
1只2月龄的大熊猫幼崽头顶出现圆形脱毛病灶、鳞片样皮屑及石膏粉样皮屑堆积,皮肤增厚,经镜检、培养、治疗诊断,确诊为毛癣菌感染,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合肤康灵(七碘树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血及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数日后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病情严重者,胰腺出血坏死,伴发腹膜炎、休克等各种并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8月中旬,上海地区遇到百年一遇的高温,极端气温在39℃以上,我园3只编号为17-3、17-6、17-8的川金丝猴幼崽陆续出现精神委靡,吃奶次数明显减少,并拉黄白色稀便,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并继发脱水症状的情况下,大胆将母幼短时间分离,进行采血检查、输液治疗、人工喂药调理,经1周积极治疗,3只幼崽全部痊愈。1发病经过及主要临床症状3只川金丝猴幼崽为我园2017年3月份、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