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亮长脚金龟子是青海湖流域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种害虫,它的成虫主要啃食金露梅、水柏枝、沙棘的花瓣、嫩茎、嫩叶等,破坏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其生物产量,甚至使其大面积枯死,严重破坏了青海湖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加剧了上游地区的草地沙化。本试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结合无公害防治理念确定防治虫害毒效最佳的药剂,为科学防治明亮长脚金龟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母猪繁殖障碍中因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不孕约占50%以上,并随养猪规模扩大、环境卫生、本交、人工授精和分娩时产道损伤等诸因素而增多。缩宫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OT和LRH-A3)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报道较多,大多数为单一使用,联合应用较少。而用药物净化母猪生殖道,“脉冲式给药”预防性净宫保健后,再用外源性激素处理配种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药物净宫后,再用OT和LRH-A3处理长大母猪配种,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试验猪选择与分组试验母猪选自扩繁场和农户发情周期正常,经产2~5胎长大母猪128头随机分为4组,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1氨基酸日粮蛋白的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在猪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与供给量尤为重要,实际饲料配制往往需在日粮中额外添加赖氨酸。赖氨酸是合成人和动物机体组织蛋白的必需物质,也是体内酶、激素、抗体等重要物质的主要成分。早期断奶仔猪赖氨酸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胰腺组织的功能,从而影响组织蛋白的快速合成,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在仔猪早期断奶阶段添加赖氨酸,能有效降低仔猪的腹泻率。赖氨酸添加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宁市城市内涝问题以及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和海绵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要素、建设意义、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方法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其引起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并为进一步做好海绵城市绿化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树的重修剪是改造衰老茶树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茶树重修剪机械的研制进展与研究内容,叙述了几款茶树修剪机的工作结构与传动机构,以及国内修剪机在刀片结构与整机结构上的改进措施,并介绍了一款最新研制的针对老茶树进行重修剪操作的推轮式重修剪机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
将屡配不孕母猪45头分为3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21头,试验Ⅱ组15头。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头;试验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试验Ⅰ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①受胎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②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使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手作为机械人的一部分,依赖传统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为此,介绍了农业机械手的特点及其仿真设计的思想和特点,并利用仿真设计软件ADAMS 结合番茄采摘机械手设计实例,来说明仿真设计在农业机械手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肠炎、组织出血和水肿。1流行病学特点本菌是在1892年首次发现和分离的。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所以对养牛业威胁很大。本菌有A、B、C、D、E5个血清型,均能引起肠毒血症,E型在犊牛和绵羊偶有发现。本病在春、秋两季多发。由于突然转换蛋白质丰富的多汁青饲料,在有露水和多水低洼地带放牧,以及在长期湿度过大的环境中生存,蠕虫的侵袭和消化道张力减退,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诱发本病。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有时在一地持续…  相似文献   
10.
猪肾虫病也叫猪冠尾线虫病,是由齿状冠尾线虫所引起猪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性欲减退或不能配种。1流行病学特点猪肾虫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囊和输尿管壁形成的包囊中。有的在肝和胸腔脏器中能见到。该虫虫体粗壮如火柴杆,体壁透明,为灰褐色或红褐色。雄虫长20~30m m,雌虫长30~50m m。虫卵较大,为长椭圆形,卵壳薄,呈灰褐色,卵内有几十个卵细胞。雌虫产卵后随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24~48h孵出第一期幼虫,再过24h蜕皮后成为第二期幼虫,再经34~36h二次蜕皮为第三期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