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馗语 《兽医导刊》2016,(16):210-211
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含猪瘟病毒E2基因中抗原指数较高且含有中和性抗原域的A1/A2区以及B、C区中抗原性较高、命名为tE2的重组蛋白和猪瘟病毒重复中和表位4P1重组蛋白、4P2重组蛋白,将上述3种重组蛋白和猪瘟活疫苗与白油佐剂混合乳化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产蛋鸡制备抗猪瘟病毒卵黄抗体,并对抗体效价和对猪瘟病毒的中和作用进行了检测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又称卵黄免疫球蛋白,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利于生产、产生有效免疫反应所需抗原量小、免疫检测时有较高的敏感性、无副作用、性质稳定等优点,近年来对其研究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卵黄抗体的产生、结构、特点及其在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猪瘟病毒E2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流行于除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外的其他大洲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在一些原已宣布消灭猪瘟的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又相继复发。虽然我国长期坚持全面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目前猪瘟在我国依然存在,流行特点从以往的频发大面积流行转变为无规律区域性的散发,隐性持续性感染病例增多,因此应明确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最具免疫防制研究价值的抗原蛋白结构,为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和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猪瘟病毒E2蛋白的结构、功能、所包含的抗原表位以及E2蛋白的表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在牛养殖期间,想要提高整体经济收入,需要加强疾病防治与饲养管理。现如今,我国养殖行业已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方式,养殖数量持续增加,此时要注重疾病防治,反之一旦出现饲养管理问题,会使牛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大大减弱,增加牛只患病概率,为此要重视牛的饲养与疾病防治工作,现对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与预防方法展开如下汇报。  相似文献   
5.
肉牛业是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行业,承载着保障人们肉类消费需求,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使命。我省肉牛养殖过程中,肉牛感染寄生虫会对肉牛的生长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牛只患病严重可导致死亡,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文章阐述了辽宁省常见肉牛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犬瘟热病毒(CD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CDV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LAMP引物,内引物FIP、BIP和外引物F3、B3。以CDVN基因重组质粒(pMD-CDV-N)为模板,经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品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于61℃水浴60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出量为70个拷贝,比RT-PCR灵敏10倍。该检测方法仅对CDV产生阳性扩增,而对狂犬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Ⅱ型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用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本方法简便,特异,有利于CD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LT-Ⅱe编码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构建的突变菌株(O139/SLT-Ⅱ e/07)口服免疫断奶仔猪后,检测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的定植情况,仔猪血清及粪便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了免疫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仍能在实验1组(微胶囊口服免疫)和2组(直接口服免疫)的仔猪粪便中检出突变菌株;从免疫后第7 d、14 d和21 d开始,在实验1组血清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F18ab菌毛蛋白和O139抗原的IgG抗体(P/N>2);从免疫后第7 d、14 d开始,在粪便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SLT-Ⅱ eB蛋白、O139抗原、F18ab菌毛蛋白的slgA抗体(P/N>2);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NF-γ的含量升高;实验2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和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比实验1组低;该突变菌株对仔猪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可作为仔猪水肿病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羊痒病(scrapie,SC)是世界上流行传播非常广泛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之一.而牛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bovine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必须控制TSE的流行来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为此,不同国家的兽医当局都有针对羊痒病的根除计划,加强对动物的监管,同时培育对羊痒病有抗性的羊.在我国,羊痒病在2012年被列入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痒病等重大疫病的病原传入我国并播散到辽宁省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应该尽快开展有关这些疫病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的技术战略储备[1].本文就羊痒病当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和针对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蹄是牛运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蹄部健康状况对牛的生长势态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牛蹄病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发病初期不易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待出现明显病症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对病牛的机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保证牛的养殖质量,养殖场要进一步提高对牛蹄病的重视度,研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引起的包括一些野生动物在内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之一。近年来,全球PPR疫情复杂,我国周边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态势。我国近期也陆续在多个省份发现疑似和确诊疫情。2014年3月27日,农业部宣布针对小反刍兽疫疫情启动一级响应。加强小反刍兽疫诊断工作、加快新型诊断试剂研发工作是当下做好防控小反刍兽疫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几种小反刍兽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