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牛胃肠炎病,在养牛生产中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可造成严重影响.现将该病的诊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液也逐年增加,研究沼液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为沼液的合理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沼液用量(0,300,600,900 mL·盆-1),不同施用时期(基肥、分蘖肥、穗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促进了水稻生长,施用时期相同时随着用量...  相似文献   
3.
2016至2017年开展了饲用毯苗移栽油菜(Brassica napus)田间试验,设5个移栽期(10月10日至30日,每5 d移栽),分析了生育性状、饲草产量和主要营养含量,旨在明确稻茬毯苗油菜的饲用特性及其适宜的移栽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至终花期饲草产量迅速增加,青角期产量趋于平稳而粗蛋白含量下降。移栽期推迟明显抑制了苗期叶龄、根颈粗和花期株高。与最晚移栽(10月25和30日)相比,10月10日、15日和20日移栽可提高终花期和青角期饲草产量和花期粗蛋白含量,但10月10日下青角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移栽处理(P 0.05)。青角期饲草产量与二次分枝数、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和冬前有效叶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兼顾油菜饲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后期贮藏等,长江三角洲带饲用毯苗油菜适宜栽期为10月15至20日,适宜收获期为终花期至青角期前。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津川1号为材料,设5个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津川1号的产量,但施用过多氮肥会导致津川1号的碾磨品质、加工品质以及食味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食味品质与蛋白质、直链淀粉含有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有率随之增加,使津川1号食味品质明...  相似文献   
5.
《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和制定也是工艺制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通过套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介绍了该类零件的加工方法以及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为此类零件的实际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白肌病,是养猪生产中一种常见的机体代谢障碍疾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幼(小)猪,6月龄以上的大猪通常很少发病.该病多呈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比较高,在养猪生产中可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近3年来,笔者诊疗猪白肌病共有300例以上.现将其诊疗技术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用量(0、75、150、225、300 m3/hm2)和化肥(常规、减半)配施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用量150 m3/hm2+化肥减半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第1年和第2年水稻产量较常规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3%和5.79%。沼液用量150 m3/hm2+常规化肥处理水稻茎叶生物量最高,沼液用量超过225 m3/hm2时,水稻产量、株高、茎叶生物量降低。沼液施用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化肥施用量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93%~30.04%,碱解氮含量提高4.36%~39.90%,有效磷含量提高14.86%~39.89%,速效钾含量提高9.17%~41.25%。沼液施用对土壤p H没有显著影响,提高了土壤EC值,但相同处理的第2年土壤EC值没有累积提高。综上,在本试验中沼液用量150 m3/hm2<...  相似文献   
8.
试验将10个品种水稻同一时间种植在相同外界条件中,排除环境差异分析得出,在遗传特性影响下,抗倒性强的品种比抗倒性弱的品种产量高,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增多.食味综合评价好的品种直链淀粉含有率低,米饭硬度黏度比小,抗倒性差,且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堆肥替代部分氮肥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田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堆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效应,在太湖流域典型稻田连续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的水生植物有机堆肥替代处理(有机氮替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和pH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水生植物有机堆肥与尿素配施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并随着有机肥替代率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当有机肥替代率达40%和60%时产量最高.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尿素处理水稻籽粒产量相当.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有机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则可减轻甚至消除这一效应;有机肥替代率在40%和60%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氮浓度降低,籽粒氮浓度无影响;水稻磷浓度和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秸秆钾吸收量,有机肥替代率在80%时可显著提高籽粒钾吸收量.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及土壤pH值均与有机肥替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尿素配施处理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均较4a前显著提高.有机肥替代率为80%和100%,土壤pH值较试验前土壤分别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水生植物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可以提高太湖稻作区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缓土壤酸化程度,可作为太湖稻作区一项环保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