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大黄以及五倍子4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组成4个三联用的中药复方,针对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病鳗中常检测到的9株致病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最低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虎杖、石榴皮、大黄和五倍子组合的4个中药复方对9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协同效应因...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马齿苋、苦楝皮、大黄、紫花地丁、黄芩、五倍子、金银花以及黄连10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作用于本实验室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收集的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18株常见致病菌,并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10种中药单用对除B12以外的17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165~128 mg/mL,平均杀菌浓度(MBC)范围为0.210~128 mg/mL.药效较好的5种中药对供试17株菌的MIC值均在2 mg/mL以内,MBC值均在3 mg/mL以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防治养殖鳗鲡细菌性疾病的中西药联用药方,利用超微粉碎机将黄连、黄芩、虎杖、石榴皮、大黄及五倍子6种中药研磨成粒径为5~10μm的药粉后,分别与氟苯尼考配制成6种中西药联用药方,针对本研究室近年从养殖病鳗中分离到的18株常见病原菌,采用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测定各药方的体外抑菌效应.结果显示:6种中西药联用药方对18株养殖鳗鲡常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联用FIC指数的范围为0.38~3.00.表明采用中西药联用,不仅可以提高抗菌药效,还可以大大减少氟苯尼考在养殖生产中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氟苯尼考对鳗鲡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克雷伯氏菌B12、豚鼠气单胞菌B15和嗜水气单胞菌B2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在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氟苯尼考在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5-4倍MIC)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药物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分别为2.5±0.165、3.0±0.038、5.0±0.090和5.0±0.232h;氟苯尼考对B01、B12、B15、B20的PAE值在2倍MIC时差异较显著,在4倍MIC时对致病菌株B15和B20的PAE几乎无差异。相同浓度氟苯尼考对致病菌株B01和B12的PAE值明显低于B15和B20。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时,对常见致病菌B01、B12、B15和B20感染所造成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肝胆肿大等疾病,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需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筛选单用抑菌作用较强的6种中药药材,依据棋盘法设计15种双联用复方,采用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系列浓度组合的复方对养殖鳗鲡18株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5种双联用复方对18株致病菌中绝大多数菌株的抑制作用比6种中药单用的抑菌作用强,呈现协同效应(FIE≤1)的比例占85.7%,其中显著协同(FIC≤0.5)占20.4%;复方抑菌作用未发生变化(1〈FIC〈2)的占11.1%;仅3.2%出现拮抗作用(FIE≥2).说明,合理的中药联用可提高中药单用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降低复方中单个中药的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