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春夏期我们进行了较大面积,6个桑树新品种绿枝土钵扦插与进一步建园,并作了有关的技术探讨,结果表明:1、盛东1号扦插成活率最高(97.5%),其次是农桑12号和农桑14号(91.4%、86.1%)、育71-1和对照品种湖桑32号并插成活率在80%左右、大中华成活率最低(40%);2、绿枝土钵扦插生根成活,各品种土钵幼苗的定植成活率均达到95%左右;3、经试验,绿枝土钵扦插幼苗一步建园的主要技术是:适时出床(炼苗时间15天)、移前床内搞芯、定植时避免烈日高温(阴天或傍晚定植最好,清晨次之,日中最差),定植时浇足水量(每株水量500ml以上),定植后加强肥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相似文献   
2.
3.
以本地湖桑实生桑为砧木,湖桑32号作接穗,起接后经电热线温床预措,试验结果表明:床温30℃嫁接体完全愈合的有效积温为200℃,预措时间8天.在其他床温下预措,有效积温为210℃一224℃.同时表明,嫁接体愈合与穗芽发育关系密切,在床温26℃以上条件下预措,穗芽发育到大脱苞时,嫁接体完全愈合,在床温16.5℃时,预措20天以上,穗芽发育到雀口时嫁接体才达到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4.
桑品种与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关系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新老桑品种对地加温线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及其适用性,我们选择26个桑品种进行了扦插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77%的新老品种扦插发根率和炼苗成活率都达90%以上,只有少数品种的扦插发根率在50%左右,也有极个别的品种(水桑)扦插不能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春夏期我们进行了较大面积、6个桑树新品种绿枝土钵扦插与一步建园,并作了有关的技术探讨,结果表明:1、盛东1号插插成活率最高(97.5%),其次是农桑12号和农桑14号(91.4%、86.1%)、育71-1和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插插成活率在80%左右、大中华成活率最低(40%);2、绿枝土钵扦插生根成活,各品种土钵幼苗的定植成活率均达到95%左右;3、经试验,绿枝土钵扦插幼苗一步建园的主要技术是:适时出床(炼苗时间15天)、移前床内摘芯、定植时避免烈日高温(阴天或傍晚定植最好,清晨次之,日中最差),定值时浇足水量(每株水量500ml以上),定植后加强肥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蚕专4号桑叶产量和质量鉴定基础上,本次对桑树育种三大指标之一的抗性又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较为多抗的桑树新品种,其抗旱性与湖桑32号相近,明显强于农桑8号、梅村一号、塘10X伦109;对霜冻害的抵抗性接近湖桑32号,明显强于农桑8号等早生品种;抗桑萎缩病能力强于湖桑32号和桐乡青,抗疫病能力稍次于湖桑32号,但明显强于桐乡青;尤其对红蜘蛛、桑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的抵抗性明显强于湖桑32号和桐乡青;盐碱地上移植栽培袋接体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湖桑32号和7-11,显示该品种对土壤盐碱地为害也有较强抵抗性。  相似文献   
7.
<正> 简易装根接是在撕皮根接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是利用广秧或细根,在接穗中部插上一只桑根的嫁接方法。与撕皮根接相比成活率相近,但嫁接时无需结扎,工效比撕皮根接提高2倍以上,砧根节约一倍。本试验1980年春在苏州蚕专校内小面积嫁接,效果较好,1981年春,继续在校内试验外,重点在宜兴县渚东公社南门桑场作生产试验。嫁接20000余株,平均成活率在70%以上。现将两年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成林桑园进行夏伐收获是提高单位面积产叶量的重要措施,但夏伐后,伤流大量溢泌,对桑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关于伤流问题,国内外早已进行研究,提出了夏伐时残留条叶和晴天伐采等措施,以减少伤流量,但这些方法在生产上运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在1977年调查的基础上,1979年对夏伐桑伤流规律及其成分又作了调查,并探索减少伤流的措施。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叶材两用乔木桑的生产潜力乔木桑是一种优质速生的经济林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特别近几年来,海安县大力推广雅周公社尤正元同志栽培乔木桑经验后,全县已栽培叶材两用乔木桑三百多万株,大多已初步成林。就以沿口公社为例,就有30多万株,一般主干高度已达6—7公尺,胸经围度20厘米左右。据估计,一般栽后4—5年,平均每株能产蚕茧1.0—1.5斤,这样单乔木桑就可生产蚕茧三、四千担,相当于亩产茧一百斤的桑园4000亩左右。十年后还可获得价值六百多万元的优良木材(每株约20元)。可见利用四边广栽叶材两用乔木桑对增加经济收益作用很大。目前,我省部分地区也在利用四边隙地栽植叶  相似文献   
10.
<正> 1988年本省推广湖桑绿枝扦插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扦插1.65亿株,成活1.07亿株,平均成活率达65%,其中加强扦插后的管理是提高扦插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尤其灵活调节苗床水分和坚持喷药防腐更为重要。现就苗床水分调节谈几点体会。一、绿枝扦插对水分的要求:根据试验测定,为保持插穗枝叶新鲜,苗床膜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