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提高红霉素发酵单位,考察了二甲基亚砜(DMSO)添加时间和体积分数对红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筛选自身代谢产物突变株的方法,将突变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和耐受高浓度DMSO处理。结果显示,在36 h向发酵瓶中添加30000μg/m L红霉素,筛选得到化学效价比对照提高22.4%的菌株。DMSO最适添加时间为发酵48 h,最适添加剂量为0.2%,其可提高发酵单位10.1%。  相似文献   
2.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选用最佳的培养基氮源生产土霉素,试验比较及评价了目前市场上5种不同厂家的玉米浆以及3种不同加工温度生产的黄豆饼粉对土霉素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X厂生产的玉米浆和中温黄豆饼粉为最佳培养基氮源,其摇瓶平均化学效价比对照高出13.56 %。结论提示,玉米浆及黄豆饼粉质量的波动是引起土霉素发酵单位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要想提高发酵单位和保持稳定的发酵水平就必须要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多进行摇瓶试验比较,以确定最适的玉米浆和黄豆饼粉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