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均丰富的涪陵武陵山旅游度假区为个案,在探讨基本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分类发展的创建模式,二级管理、共同推进的管理模式,需求导向、智慧营销的营销模式。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推进涪陵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即,捋顺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景区高标准建设;构建"一核两区"旅游发展格局,提升"互联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打造旅游目的地要素体系,提升游客主导性需求契合度。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所产生依赖的变化趋势及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重庆市1978-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提出的碳转化系数计算方法,探讨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了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34年来重庆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53%,化肥施用和农业灌溉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区域微观层面上,农业投入产生的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特征.从脱钩分析来看,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强负脱钩、弱脱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1997~2012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动态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选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定量探究了山城区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反向变动趋势关系;在滞后1期时,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城镇化分别于农业现代化成单向因果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总体上并不是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通过对涪陵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以解决其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5—2018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维度12项指标,构建涪陵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涪陵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涪陵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政策设计和落实有所欠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困难,需要从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提升涪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省毕节地区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区域经济增长趋势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耕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生产总值及城镇化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耕地面积从1988年的4.02×105hm2下降到2008年的3.65×105hm2,年平均递减率为0.48%。人均耕地面积由1988年的0.069 hm2下降到了2008年的0.047 hm2,年均递减率为1.90%;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城镇化率对耕地面积的减少都有显著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030,-0.002和-0.046,其中人口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最大。20 a间毕节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非农化的产生,仍然是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存在的负面效应;并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讨了粮食单产与劳动力、农用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该区粮食生产仍然是粗放型生产。最后,本文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优化化肥投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推进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城融合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主要相对于产城分离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路.产城融合本质上是从功能主义回归人本主义,关键点是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核心上是居住人群与就业人群的结构匹配.就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涪陵产城融合应走“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共同、五支撑”的发展路径.为此,应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狠抓产城融合,彰显新型城镇化特色和加强产学研政策协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研究区域,结合2001年以来涪陵区重化工业发展总体情况,运用计量统计方法来探讨涪陵工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重化工业产值对涪陵区经济增长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这都为城乡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道路.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选取了城镇化水平、二元对比差异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度、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4组"城乡配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涪陵区2000—2016年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重庆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元对比差异度较高,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眼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强基固本,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这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