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对2007-2012年(2009年未统计)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几年来共检测奶牛结核病93179头次,其中检出阳性牛86头、可疑牛1774头,经两次复检判定为阳性的有30头,占所有可疑牛的1.7%,其转为阴性率相当高。因此应重视奶牛复检工作,分析原因,减少误判率。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于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现,此后在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先后发现此病。我国于1995年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北京某猪场分离到PRRS病毒株,上海市在1996年由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在奉贤某猪场分离到PRRS病毒株,并且都确定为PRRSV美洲株。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有囊膜,直径50~65nm,对热和pH比较敏感,能被氯仿、乙醚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200万以上。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因此结核病已成为了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生产种鸽不同生理阶段采食速度和不同采食时间段采食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商品肉鸽一个生产周期的6个不同生理阶段组成6个试验组,按照每日2餐,每餐每组试验鸽定量投喂、定时称取剩料的方法,在上海某规模鸽场开展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测定试验。结果:生产种鸽的采食速度较快,整个生产周期各阶段的餐后0.5 h采食量日均值占日总采食量日均值的84%左右,而且生产种鸽一个生产周期内不同生理阶段的采食量差异较大,高峰值可达空巢期的3倍左右,并以哺育早期的采食量增长最为明显。结论:建议在采用2餐制饲养模式时,生产种鸽的单餐投喂量:空巢期和孵化期为35~40 g/对;哺育早期应逐步增加投喂量至45~60 g/对;雏鸽7日龄开始应快速增加投喂力度,至10日龄时应达到120 g/对高峰值,并维持1周左右;育肥期可逐步减少投喂量,至出栏前维持在90 g/对左右。  相似文献   
5.
将30头未经口蹄疫免疫的3月龄发育牛随机分成二组,在检测母源抗体后采用皮下和肌肉二种不同的注射方法,分别进行牛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的首免和加强免疫,并连续跟踪检测免疫抗体。结果证明:采用皮下注射方法实施免疫试验牛的抗体水平上升慢但消退却较快,免疫效果明显不及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6.
在2009—2012年近3年的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奉贤地区共使用了200404批和201003批2个批次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进行了相关检测,经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比较分析后发现:2个批次PPD的反应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此种PPD反应性的差异与检测时间(上半年和下半年)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7.
在近三年的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奉贤区共使用了200404批和201003批两个批次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进行了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经对三个年度两批次PPD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比较分析后发现:201003批PPD的检测结果显著大于200404批PPD(P>0.05),但两批次PPD三年中上、下半年度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证明:两批次PPD的反应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这种PPD反应性的差异与检测时间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2009—2012年近3年的奶牛结核病检测中,奉贤地区共使用了200404批和201003批2个批次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进行了相关检测,经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比较分析后发现:2个批次PPD的反应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此种PPD反应性的差异与检测时间(上半年和下半年)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应用不同剂量的牛结核PPD国家标准品对5头经普通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综合评定为阳性和可疑的牛只,同时对每头牛分别进行多点的PPD试验,并分析不同PPD剂量的试验结果,探讨牛结核病检测PPD试验的最佳PPD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