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红细胞钾作为荷斯坦牛耐热性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奶业,每年都因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解决热应激问题,本文研究了144头母牛的红细胞钾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钾含量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牛群红细胞钾含量的遗传力为0.318。平均红细胞钾含量为636.35±141.53mg/L,并呈正态分布,用其作为耐热性选择指标可靠、适用。最终将建立高产耐热品系,解决热应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钾作为南方中国荷斯坦牛耐热性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建立奶牛耐热性评定指标,本研究以湖南省奶牛原种场及某企业牛场饲养的144头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9月从牛尾采集血液样品,分析测定了红细胞中的钾含量及钾含量的遗传力。结果参试牛群红细胞钾含量在牛群中呈正态分布,平均为636.35±141.53 mg/L。红细胞钾含量主要受遗传控制,其遗传力为0.318,表明红细胞钾含量可以作为奶牛耐热性选择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有助于建立奶牛高产耐热品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发现FoxO1第4外显子一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别分析9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FoxO1该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FoxO1基因有3个基因型,分别是CC、TT、CT.其中等位基因C频率为0.95,是优势等位基因;x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该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奶牛产犊间隔、空怀期以及初产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犊到发情、犊牛初生重、配种次数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5.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即奶牛群改良计划,也称奶牛记录体系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欧州,此后随着科技进步和奶牛业的发展,不断应用完善,到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奶牛场的一整套完整的生产记录和管理体系。目前,在奶牛业较发达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荷兰、瑞典、以色列、日本等,都十分重视DHI,并成立相应组织负责DHI的实施。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奶牛群的生产水平,有关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6.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发现FoxO1第4外显子一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别分析9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FoxO1该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FoxO1基因有3个基因型,分别是CC、TT、CT。其中等位基因C频率为0.95,是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该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奶牛产犊间隔、空怀期以及初产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犊到发情、犊牛初生重、配种次数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奶牛繁殖性能都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限制了全球奶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华中地区奶牛繁殖性能,本文统计分析了华中地区6 000多头奶牛与繁殖相关的生产性能,发现整体奶牛繁殖性能较差。奶牛繁殖性能降低与人们一味追求奶牛高产及长期忽略奶牛繁殖性能的选育有关。因此,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奶牛的遗传基础;在对奶牛生产性状选育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奶牛繁殖性能的选育;在使用常规育种技术的同时,要注重运用先进的生物学新技术,以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