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水稻秸秆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产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干秸秆(对照)、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和碱化秸秆为发酵底物,通过体外产气量法,测定培养72 h内的产气量、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秸秆体外培养72 h的产气量和2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碱化处理显著增加了72 h的甲烷产量(P0.05),青贮和氨化处理显著增加了24 h的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各处理中以碱化秸秆的产气量(220.3 m L)和甲烷产量(43.23 m L)最高。与未处理的干秸秆相比,氨化和碱化处理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24 h培养液中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P0.05),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甲烷菌的相对数量(P0.05),而各处理对培养液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对水稻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体外瘤胃的发酵模式、甲烷生成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从甲烷减排角度考虑,可选择青贮和氨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选用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成年荷斯坦奶牛3头,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奶牛常用饲料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参数和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DM瘤胃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麦麸皮、苜蓿、豆粕、DDGS、干啤酒糟、米糠、胡麻饼、全株玉米青贮、羊草、白酒糟;CP瘤胃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麦麸皮、苜蓿、干啤酒糟、DDGS、豆粕、米糠、胡麻饼、全株玉米青贮、羊草、白酒糟。DM小肠消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豆粕、胡麻饼、DDGS、米糠、麦麸皮、白酒糟、干啤酒糟、全株玉米青贮、苜蓿、羊草。CP小肠消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豆粕、胡麻饼、DDGS、米糠、麦麸皮、干啤酒糟、全株玉米青贮、白酒糟、苜蓿、羊草。试验表明,不同饲料瘤胃降解特性不同,为小肠提供各种可吸收蛋白质潜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动物粪便中重金属对土壤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试使用,不仅能够起到处理粪便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土壤的养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增加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文章探讨了动物粪便对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影响,并对动物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由于自然原因以及工业和农业的实践,有毒的矿物元素出现在自然环境中。在现有有毒矿物元素中,对动物健康有害的最重要的是砷、镉、铅和汞。文章就饲料中的镉的危害与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黄酮(Daidzein,Da)属异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无残留的植物提取物和类雌激素物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针对大豆黄酮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目的在于为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易于推广和应用的植物源增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Ⅰ号替代豆粕对奶牛瘤胃降解率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四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其处理为:A组为基础日粮;B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20%豆粕;C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40%豆粕;D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60%豆粕。试验结果为:益生Ⅰ号明显提高了日粮中DM、CP、ADF和NDF的降解率,其中C组对瘤胃降解率影响效果优于A组、B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对日粮CP、ADF和NDF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是C组的效果优于A组、B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对DM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是C组高于A组、B组和D组,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益生Ⅰ号有利于提高奶牛瘤胃DM、CP、ADF和NDF的降解率,其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