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耀国 《中国饲料》2006,(22):15-17
一、关于粮食问题的几个判断1、口粮消费总量将维持稳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的口粮消费总量,基本维持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口粮直接消费下降。1981年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分别为145公斤和256公斤;2005年城市居民口粮消费只有77公斤,农民全年平均口粮消费208.9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物消费进入新阶段,口粮消费下降,以肉为主的动物性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是未来消费的主要趋势。本文描绘中国肉类消费全景图,并展望我国肉类消费的大趋势。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仍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4.
潘耀国 《中国猪业》2009,4(10):23-25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直接消费粮食,饮食以米面青菜为主。农业的家庭经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后,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肉类消费出现渐进式的增长。1949年人均肉类消费4kg,2008年人均肉类占有量为54.8kg,60年中,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10倍。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加速了中国饲料的工业化。再往前走,广东畜牧业浓缩成的精品,会是个什么样子,今天也许说不清,但如今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广东的畜牧业不是全国第一,而饲料工业确实是全国第一。广东发展精品畜牧业和建设饲料工业强省,强在量大、质优、安全、高效,强在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广东精品畜牧业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和产出的高水平上,尤其是种猪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生猪生产和整个畜牧业,被提升到国家经济大问题的新高度.2007年,肉类不再单单是食物问题,已经成为左右国家经济、影响CPI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只对肉类工业与消费水平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肉类工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肉类工业的发展对于肉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耀国 《兽医导刊》2009,(9):7-9,14
全球经济发展走势的判断说法多,但实体经济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失业现象仍在加剧。而直线下行过程已经结束,金融危机的起因,就是金融人士因为贪婪、忘了基本戒律。金融超过传统的限度,就产生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危机就是我们出错了,原来能赚到的钱现在赚不到了,原来能还的钱,现在可能也还不上了。原本不该借钱的人开始借钱,原本买不起房子的人靠借钱买房。  相似文献   
8.
<正>一、肉类消费全景图(一)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人均每天不到2两肉1收入越高肉类消费越多城镇居民处在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越多的阶段,把城镇居民按收入分成5等分,收入最低的吃肉最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数量同步增加,收入越高吃肉越多。如果进一步细分,占比在5%的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畜产品对外贸易我国肉类是生产大国、出口弱国。随着畜禽生产水平、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肉类贸易对全球肉类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养3头猪的产肉量,相当于美国、德国、丹麦等发达国家饲养2头猪的产肉量(95.4千克/140千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活猪的出口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5.出口市场在哪里   研究畜产品贸易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的出口市场,我国是肉类出口国,但出口量与进口量相当.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充分发挥自己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调剂的.进口肉类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科威特等,它们经济发达,但没有养殖的资源和条件.西方人喜好里脊肉、小牛肉、冻鲜肉,不太喜欢成年家畜肉和内脏部分;我们喜欢食猪蹄、猪耳、鸡爪、牛百叶,卖贵买贱,如此满足了各自的消费偏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