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以西门塔尔和夏洛莱种公牛为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第4外显子在西门塔尔、夏洛莱种公牛45个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多态性,旨在为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和夏洛莱种公牛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为筛选繁殖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牛FSHR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2个等位基因A和B,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B型和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FSHR基因第4外显子第38位碱基处发生碱基C→G的颠换,使得FSHR基因编码的受体胞外域部分出现一个脯氨酸到丙氨酸的变化,结合FSHR蛋白空间结构分析发现该氨基酸变化不直接影响FSHR与FSH的结合及FSHR转导信号能力.此外,据牛、绵羊、猪、马、人和大鼠FSHR基因第4外显子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牛与绵羊该部分序列的同源最高为100%,与大鼠同源性最低为8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A-FABP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5'-调控区的1 246~1 530 bp之间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在1 321 bp处存在C→A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的大理石纹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显著高于AA型或AB型,AA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对IMF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BB型或AB型极显著高于AA型,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断,A-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结合测序技术,对牛黄体中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在转录后通过选择性剪接而形成的剪接异构体进行鉴定,并比较不同剪接异构体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利用RT-PCR对黄体中的LHR剪接异构体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LHR剪接异构体在黄体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牛黄体中LHR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了包括全长mRNA在内的6种剪接异构体,其中第11外显子5'端的266个碱基的缺失会使mRNA因发生移码突变而使翻译提前终止.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发生外显子缺失的mRNA的表述量总量是全长mRNA表达量的1.94倍.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克隆测序方法和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分别对86例样本中FSHβ第三外显子(4 338T→C、4 341C→T、4 350G→A)3个位点的连锁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AA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B型(P〈0.05)。本试验建立的TaqMan-MGB探针快速检测与种公牛精液品质相关的FSHβ基因连锁突变的方法,为种公牛的早期选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