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实现水基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长庆区环境绿色持续发展,在长庆油田开采区有针对性的选取了5个废弃钻井泥浆回填法处理后的井场平台,采用“点对点”的方法采集泥浆池内外的土壤和生长的玉米植株样品,研究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54%和13%;风沙土泥浆池内的分别增加15.80%和18.66%,且风沙土上增产效果优于黄绵土。不同质地土壤上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粗蛋白、还原性糖、粗脂肪、淀粉及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同。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籽粒的粗蛋白、还原性糖和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7.11%、4.89%和9.28%;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4.84%和1.30%;风沙土泥浆池内的玉米籽粒粗蛋白和氨基酸总含量保持不变,还原性糖含量提高14.40%,而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2.7%和3.17%。因此,将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填埋于不同质地土壤,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明显改善玉米品质,能作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果园用工费,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在渭北旱塬以常规修剪苹果园为对照,监测量化修剪对疏花疏果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在陕北丘陵沟壑区以苹果套袋(纸袋)为对照,监测喷施苹果面膜(腐殖酸型苹果免套袋膜剂)替代果实套袋对果园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化修剪在冬季修剪时较常规修剪多支付用工费4500元/hm2,疏花可减少11250元/hm2,疏果可减少2250元/hm2;量化修剪的苹果单果重大,品质高,产值提高13.73%;经济效益提高3486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较果实套袋和去袋可减少用工费22850元/hm2,材料费减少825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提高了苹果的外观商品价值和贮藏运输性能,产值提高50.01%;果园经济效益提高192900元/hm2。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降低了果园用工费,提高了果园经济效益,果园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 (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 (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 (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 (CPS)、免耕 (NT)、免耕+地膜覆盖 (NP)、免耕+秸秆覆盖 (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 (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  【结果】  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 (9381.6 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 (31.6%~38.1%)。  【结论】  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介质中迁移,最终对矿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矿区地质地貌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变异性大、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复杂、现有土壤污染修复不彻底等成为矿区土壤污染修复主要限制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矿区土壤污染修复研究成果,系统提出了构建地形地貌修复基本理念,综述了原位提取、钝化、纳米材料、联合修复以及新理念五类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提出了矿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渭北旱塬覆盖对小麦产量和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和全年时期结合地膜全覆盖和地膜麦草双元覆盖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全年覆盖和夏闲期覆盖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全年地膜全覆盖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5 383 kg·hm~(-2),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产15.4%;全年地膜全覆盖对小麦的农艺性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穗粒数和成穗数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加16.3%和33.0%;全年地膜全覆盖小麦籽粒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12.3%、21%、21.8%,茎叶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55.1%、36.7%、29.3%;覆盖能显著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以全年地膜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传统不覆盖提高了11.3%。总之,全年地膜全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小麦籽粒和茎叶N、P、K养分吸收量。  相似文献   
6.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7.
腐殖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腐殖酸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腐殖酸的组成、提取方法、性能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并且指出了今后腐殖酸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从泥炭中提取腐殖酸的工艺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从泥炭中提取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碱提取液及其酸析液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对试验样品进行预处理提取率最佳,通空气氧化和超声处理对提取率有益,但是提升效果不明显。碱溶分析表明,若投加0.1mol/L的Na4P2O4与碱液混合,腐殖酸的提取率会得到显著提升,且随着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碱溶效果表现为:Na4P2O4+KOH>Na4P2O4+NaOH>KOH>NaOH>Na2CO3;酸析时,当CH+<2 mol/L时,HCl与H2SO4效果相当,且随着酸度的增加提取率增大,当C+>2 mol/L时,HCl优于稀HSO,这是由于硫酸将腐殖酸部分氧化,造成提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演变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态势,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长期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度模型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上升波动趋势。(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经历了恢复发展阶段、协调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通过农业资源合理调配,促使农业经济获得新的增长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甜1号’为材料,分析氮磷钾肥不同施肥类型和氮肥施用量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显著增加甜高粱籽粒产量,其中,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产量最高,为3 816kg/hm2,相比不施肥增产79.2%。氮磷钾肥配施经济效益最高,为10 092元/hm2,较不施肥增收40.7%。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最大,吸氮量比不施肥增加76.8%,吸磷量增加131.2%,吸钾量增加90.7%,以300kg/hm2 P2O5和300kg/hm2 K2O为底肥,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甜高粱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成熟期甜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甜高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氮肥过量施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养分的吸收。氮肥最佳施用量为246.0kg/hm2,籽粒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49.4%,经济效益增收2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