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临床混合感染的现象日益增多,加强对混合感染疾病的认识实属必要。现将1例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和副鸡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采用中西结合进行治疗的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Ide基因通过AKT调控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了Ide在8月龄雄性小型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siRNA技术干扰Ide表达,检测了Ide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中的作用,试验分为Ide-siRNA处理组和NC-siRNA(negative control)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Ide在猪的不同组织(包括大脑、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心、肝、脾、肺、肾和睾丸)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股四头肌、肾和睾丸中表达量相对更高。Ide-siRNA转染成肌细胞48 h后,Ide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01)。CCK-8检测显示,干扰Ide表达促进了成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同时发现干扰Ide表达未引起成肌细胞凋亡。利用2%马血清诱导成肌细胞分化的同时转染Ide-siRNA以干扰其表达,在分化的第2和5天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分化相关基因MyogMyhc等在干扰组中的表达均显著下降,提示成肌细胞的分化受到了抑制。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在分化的第5天,Akt2和磷酸化的AKT(P-AKT)表达量下降。综上,Ide在猪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以肌肉、肾和睾丸中表达量更高。干扰Ide表达促进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时干扰Ide表达则通过Akt2/P-Akt/Myog途径抑制C2C12成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集约化养殖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它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提高了人们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及出口创汇,但也带来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对环境的危害、动物体质的下降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人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引进国外的发酵床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外界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加大,为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将导致猪病暴发的机率增大(尤其南方地区),为此必须提高警惕。目前我国多数猪场遭受过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酵床使用的培养基源自自然界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进行筛选、培养、扩繁,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然后根据它们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配置出人工培养基(即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群、木屑、有机质及营养液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让有益微生物在这种人工创造的有机垫料中大量繁育,然后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将动物粪便、尿水等有机废物充分消化、降解掉。而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短期内不需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减少了粪便尿水向外界排放,另一方面细菌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茵丝蛋白被猪食用,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最终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生产优质猪肉,达到提高养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目的。发酵床为提倡生态养猪,为解决集约化养猪中存在的一些弊病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但要使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硫酸黄连素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抑菌作用,对硫酸黄连素和硫酸粘菌素单一和联合应用分别对仔猪大肠杆菌(C83901),猪多杀性巴氏杆菌(C44—1),鸡白痢沙门氏菌(C79—6),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硫酸黄连素对以上4株茵的MIC值分别为:32,128,64,128μ/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株菌的MIC值分别为:64,128,128,256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株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375,0.375,0.25,0.5。结果显示上述4株菌对硫酸黄连素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二者最佳比例为1:2—1:4,这为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