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市场化的核心是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区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调查入手,介绍了宝山区农技刊物的现状,并提出刊物要在为农服务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刊物性质的同时,在编审过程中还要抓住该刊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叶面肥对培育西红花大球茎提高花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红花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位于长江口岸的长兴岛和横沙岛,境内沙质土壤,秋、冬、春三季温暖湿润,是西红花理想的栽培地区。西红花是以球茎营养无性繁殖的药材作物,近年来研究表明,西红花子球茎重量与最终开  相似文献   
4.
宝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多年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步显现。现对宝山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着东北黑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在国家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由于多年的高强度采伐,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采伐抚育失调。为切实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S变换检测法是当前实现电压暂降特征量检测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传统S变换检测法存在时频分辨率低及计算耗时长的问题。本文在传统S变换的基础上,采用MST自适应优化窗调节因子,提出了电压暂降自适应S变换检测法,提升分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计算量,更加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自适应检测法减少了计算时长,提高了时频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流行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基因型及遗传变异规律。【方法】 对2020-2021年四川和云南不同地区来源的200份腹泻猪肛门拭子进行RT-PCR检测,对PEDV S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利用MegAlign软件进行变异性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RDP4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 在所有样本中PEDV总体阳性率为15.50%(31/200),群体阳性率为100%(8/8)。检出的8株PEDV S基因和ORF3基因序列与已登录毒株相似性分别为90.5%~99.4%和92.9%~100%。对S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8个PEDV流行株分布于G2a、G2b和G2c 3个亚群中。其中,四川SCWJSWUN02株与福建CH/FJXM/1/2012株遗传距离较近,云南YNKMSWUN01株与越南毒株单独聚为一支,表明当前西南地区PEDV的流行呈现出区域间传播的特征。与本地区近年流行毒株和常用疫苗株相比,其S蛋白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但ORF3蛋白相对保守。部分毒株S蛋白存在连续氨基酸的插入或缺失,如在SCMYSWUN03株S蛋白59-62位氨基酸处发现4个氨基酸的缺失;在YNKMSWUN01株78-82位氨基酸处和84-88位氨基酸处分别有5个氨基酸插入和缺失。部分氨基酸突变位点存在于已鉴定的PEDV S蛋白受体结合中。此外,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SCMYSWUN03株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事件,概率为98.2%(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当前西南地区流行的PEDV毒株包括G2a、G2b和G2c 3个亚群,毒株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且不同毒株间的变异性较大,丰富了PEDV在四川和云南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流行的8个PEDV毒株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和进化特征,为本地区猪腹泻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商品有机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商品有机肥在小麦生产中的适宜用量,从而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有机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小花退化数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减少,改善了小麦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了产量,特别是有机肥施用量达750 kg/667 m2以上时,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株、猪A群轮状病毒(GAR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阿尔法冠状病毒(SADS-CoV)及猪捷申病毒(PTV)5种猪腹泻病毒的一步法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为猪腹泻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高效灵敏的工具。【方法】对 PEDV 多个基因型毒株ORF3基因比对分析,以PEDV野毒株为模板,对疫苗株ORF3基因稳定缺失区域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在两端保守区域设计上下游引物;在靠近GARV G3、G4、G5和G9型 NSP5基因5′端保守碱基区域设计引物及探针,并加入简并碱基。同时,分别选择PDCoV M基因、PTV 5′UTR序列、SADS-CoV N基因等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用于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对引物、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用RStudio参照代码绘制ROC曲线,确定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值、特异度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Youden指数,最终确定检测临界值;从阳性核酸中扩增靶基因,并克隆至pEASY-T1载体。通过体外转录,获得5种标准品分别命名为:cRNA-PEDV、cRNA-GARV、cRNA-PDCoV、cRNA-PTV和cRNA-SADS-CoV。对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评估;并与同类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了5种病原检测的最佳引物、探针浓度和最佳退火温度。根据ROC曲线确定PEDV、GARV、PDCoV、PTV和SADS-CoV临界CT值分别为:35.78、34.25、34.98、34.60和35.70;5种病原的检测下限均可达到1×102 copies/μ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效率在96.3%—104%之间;该方法对PEDV CV777疫苗株、PEDV AJ1102疫苗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大肠杆菌(E.coli)、猪链球菌(S.suis)和葡萄球菌(S.aureus)等多种菌毒株均不检出,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经重复性检验,组内变异系数在0.22%—3.08%之间,组间变异系数在0.89%—4.0%之间;对242份临床样本检测并与同类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分别为:PEDV 97.9%、GARV 98.8%、PDCoV 100%、PTV98.3%和SADS-CoV100%,Kappa值均大于0.9。对PEDV野毒株的检测准确性高于同类方法。此外,对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当前四川省腹泻猪群中尚无SADS-COV检出;但PEDV、GARV、PDCoV和PTV仍持续流行,其总体阳性率分别达到:10.7%(26/242)、13.6%(33/242)、18.2%(44/242)和14.5%(35/242),且各腹泻病原之间存在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混合感染,使感染猪腹泻病情加剧。故需进一步加强几种猪腹泻病毒在本地区猪群中流行情况调查和遗传变异规律研究,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PEDV野毒、PDCoV、SADS-CoV和 GARV、PTV多基因型的一步法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为猪腹泻病的快速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由于海水中I~-、Br~-含量较高,通过电解法处理压载水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含量的碘代三卤甲烷(ITHMs),该类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在电解处理工艺过程中极易生成,难以有效控制。本研究通过次氯酸钠投加模拟实验分析消毒副产物碘代三卤甲烷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Na Cl O浓度由5 mg/L增加至15 mg/L时,I-THMs生成量增加24.76μg/L;(2)I-THMs的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高于20℃时I-THMs的生成量增加迅速;(3)酸性条件下,I-THMs的生成量较小,碱性条件下,I-THMs的生成量明显增大;(4)对于溶液中不同溴碘浓度比,I-THMs的生成量和各组分比例差异较大。因此,建议在压载水电解处理工艺过程中应对反应条件进行最佳优化,以期保证其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