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搜集2000~2020年国内外有关氮磷添加对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73篇文献资料的1 960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以及氮添加、磷添加和氮磷添加下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效应值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氮、磷和氮磷同时添加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和pH均显著降低,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增加,而氮磷同时添加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单独添加氮和磷的情况.在添加氮的条件下,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磷和可溶性有机碳均显著减少.土壤pH的效应值与土壤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和可溶性有机氮的效应值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铵态氮的效应值和可溶性有机碳的效应值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添加磷的条件下,土壤全磷、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显著减少.土壤速效磷的效应值与土壤pH、有机碳和全磷的效应值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同时添加氮和磷的条件下,土壤全磷和可溶性有机碳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效应值与全磷和硝态氮的效应值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铵态氮的效应值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氮、磷单独添加和氮磷同时添加的条件下,年平均温度均会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氮和磷单独添加的情况下,年平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均会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盐碱化草地地表盐碱斑覆盖度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对5个地表盐碱斑覆盖度下晋北盐碱化草地土壤pH、盐分及磷有效性进行分析,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模拟土壤盐分及磷有效性对盐碱斑覆盖度变化的响应路径。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pH值8.5,0~40 cm土壤含盐量为1.44~3.90 g/kg,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植物生长主要受碱害影响;随盐碱斑覆盖度增加,土壤含盐量逐渐升高,但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盐碱斑覆盖度5%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无盐碱斑覆盖的草地,但随盐碱斑覆盖度增加,土壤pH无明显变化趋势。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和HCO3-是影响土壤pH的主要离子,Na+、SO42-和HCO3-含量主导土壤含盐量变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磷有效性主要受土壤pH影响,与含盐量及其引起的盐碱斑覆盖度变化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奶牛产后子宫内优势菌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及细菌种类与子宫黏液性状之间的关系,以便于临床的快速诊断及治疗。选取分娩日期临近、产后子宫黏液性状不同的荷斯坦奶牛42头,于分娩后10、20、30和40d采集子宫黏液,体外培养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产后奶牛子宫内分离率最高的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85.7%)、变形杆菌(64.3%)和葡萄球菌(61.9%);除大肠杆菌在整个试验期分离率均较高外,产后10、20、30和40d优势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白色或灰白色脓性黏液,黄色或土黄色黏液中细菌平均分离株数(5.6±0.4,5.5±1.4)高于清亮透明黏液(3.5±1.6),其中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链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产后30和40d的分离株数高于清亮黏液,说明其可能与白色或黄色脓性黏液的出现相关;产后40d黄色或土黄色化脓性黏液可能与产气荚膜梭菌的出现相关;而粪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产后20、30、40d在脓性黏液中分离数高于清亮黏液,说明其作为有益菌可能在分泌不正常黏液的子宫内具有抵抗病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产后奶牛子宫内优势菌群呈动态变化,子宫黏液性状与特异病原菌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5.
改进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用于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灾变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程度、不同时段低温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棉花延迟型低温冷害指标和灾情资料,筛选出1961-2017年间不同程度延迟型低温冷害的典型年份,在实现棉花功能结构模型CottonXL模型本地化应用的基础上,利用CottonXL模型模拟不同程度冷害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ttonXL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延迟型冷害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同热量条件下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间的RMSE分别为0.7 mm、0.9 cN/tex、0.1。冷害对棉花纤维马克隆值影响最大、纤维比强度次之,对纤维长度影响最小。随冷害程度的加重纤维长度较长、纤维比强度较大且马克隆值适中的棉铃数量显著减少(P<0.01),纤维品质整体下降。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冷害时,纤维长度分别下降0.8、1.4和1.5 mm,纤维比强度分别降低3.9、4.5和5.1 cN/tex,马克隆值分别降低1.0、1.2和1.4。同等程度延迟型低温冷害情况下,夏秋季低温冷害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大于春季低温冷害。轻度夏秋季型低温冷害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中度春季型低温冷害更大。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地区是夏玉米主产区,又是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明确该区域干旱发生规律,采取相应防灾减灾措施对粮食保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1981−2015年76个气象站点数据,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根据《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标准对各区域进行干旱等级划分,并计算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通过ArcGIS实现站点数据的空间插值,分析该区域夏玉米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夏玉米各生育期内CWDI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2011−2015年夏玉米干旱有加重趋势,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山东夏玉米生育期内CWDI值最高;(2)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以轻旱为主,其次是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低,研究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安徽和江苏受干旱影响较大。(3)播种−出苗期特旱站次比最高,其余生育阶段均为轻旱站次比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及其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对增水、减水和氮添加及其交互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减水及减水+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氮添加提高了非根际土壤208.1%的硝态氮和105.3%的无机氮含量(P<0.05);增减降水与氮添加交互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pH值比非根际低0.25个单位,铵态氮、硝态氮、有机酸、氨基酸、全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比非根际高412.0%,81.4%,37.5%,22.4%,37.3%和43.6%(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水、氮交互处理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表明盐渍化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根际效应,但其对增加降水及水、氮交互的响应不敏感,结果可为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情境下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