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张掖市针对生猪市场疲软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全园种猪场和上秦镇王训等16个千头仔猪繁育场为依托,广泛推广长白、大白和约克等优良瘦肉猪,通过提供基础母猪和杂交育肥仔猪的方法,按照中部乡村发展养猪业的布局,巩固发展梁家墩镇太和等7个规模产业化养猪示范村,带动全市巳达标的16个"小规模、大群体”养猪示范村(社)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辐射周边乡(镇).建成出栏瘦肉猪30万口的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养猪占农户养猪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黑河中游麻鸭多从祁连山莺落峡出口由东南向西北至甘肃省高台县正义峡入内蒙古额济纳旗270多公里的黑河中游内陆河,海拔1200至1400米,气候温和,河床有连片营造的白杨、沙枣和风景柳;河边有芦苇塘、红柳丛、骆驼茨;沼泽、湖滩、泉眼到处可见,是水域动物栖...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大山总面积 7.6万亩 ,其中森林面积 3.2万亩 ,草原面积 4 .3万亩 ,森林覆盖率 4 1.2 %。区内分布着 2 6科 98种植物 ,81种鸟类及 4种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动物。张掖市委、市政府把东大山视为河西走廊北部荒漠的一颗明珠 ,加强了组织领导 ,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之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实现了连续 50年无森林火灾 ,无乱砍滥伐 ,无毁林放牧 ,无乱捕乱猎的“四无林区”。林木蓄积量由建保护区前的 8.14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 13.6 8万立方米。经…  相似文献   
5.
张掖地区饲养的河西黄牛,是蒙古牛的一个地方品种,以使役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牛逐步被“铁牛”所代替,促使传统的养牛业观念的转化。从历史资料来看:1949年到1955年全区养牛头数持续增长,由9.32  相似文献   
6.
张掖地区黑河中游的张临高三县市,1989年由地区统筹规划,确定4年建成张临高奶肉牛基地。基地建设依托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建成的49处黄牛冻精点和饲料加工设施,技术干部作指导,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用西门塔尔和黑白花冻精采用级进杂交的方式改良黄牛,大力发展肉乳兼用的商品牛。3年建设,牛饲养量已达13.95万头,改良牛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进福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滩乡牧民,全家5口人,经营各类牲畜629(头)只,其中大牲畜106头,羊523只.1998年,牧业总收入达5.25万元,人均1.05万元 .是北滩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小康明星户.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草业产业化发展研讨会上讲的:资源性产品将成为短缺商品.大力提倡开发青绿饲料.优质草产品需求量大.开发利用草产品对调整我国种养业的品种和结构,从食粮型转变为食草型将有深远意义.从第3期开始,本栏目陆续刊登一些优质牧草的特点、可利用性及相关的栽培技术的文章.希望对种养场(户)有所帮助.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以丝绸之路而著称于世,这里不仅历史文物众多,自然景观也丰富多彩。在山丹县,有一株柳树,以其粗大苍老,形态奇异,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景,倍受当地人敬重,也令游人驻足观望。这株柳树位于山丹县位奇乡柳树庄,距县城26公里处。据县志记载,树龄500多年,基围15.0米,南北冠幅17.0米,东西24.0米,全树有六大主枝,由于岁月的剪裁,现仅存四枝。最大一枝基围5米,最小一枝1.9米,其余两枝分别为3.1米和2.05米。东枝于1994年出现枯死现象,现仅存中间一大枝,并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叉处位于1…  相似文献   
10.
张掖地区蛋肉鸡生产形成规模甘肃张掖地区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坚持“双向开发,综合经营”的发展战略,建设的蛋肉鸡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地委行暑于1990年把张掖、临泽、高台三县市列入蛋肉鸡生产基地,各级行政集中人、财、物,狠抓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