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饲用复合酶对鸡消化道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用40日龄、体重2.0~2.2kg的肉鸡作供试鸡。供试鸡与饲料由沈阳市辉山鸡场提供,饲用复合酶由辽宁星河公司提供。1.2方法1.2.1实验设计取供试鸡12只。其中对照4只,不喂饲用复合酶;试验8只,分成2组,喂饲用复合酶,喂量分别为0.2%与5%。因胃肠内容物中还原糖与氨基酸浓度很高,对各种酶活力测定干扰很大,在0.1%用量条件下难以测出,为此在试验中设了一个酶用量5%的处理。1.2.2试验步骤供试鸡分组后,对照组喂普通饲料(不加酶),试验组喂加酶饲料,连喂3d,到第4d上午8时试验组继续喂试验饲料,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到12时30分屠宰,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纤维素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根据饲料中所含不溶性纤维素的特性及其降解时对酶系要求,推荐以滤纸为底物测定饲用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复合酶调整蛋鸡饲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来由于酶制剂工业迅速发展 ,由单一酶改复合酶作饲料添加剂 ,效果显著 ,酶用量降低 ,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 ,一些先进国家饲用复合酶的应用面已达 80 %。在欧洲与澳大利亚肉鸡试验证明 ,饲用酶 ( 0 0 5 %用量 )提高饲料代谢能为 0 49~ 0 93MJ/kg ,相当每t饲料提高 39~ 74kg玉米的代谢能。本试验酶制剂 ( 0 1 %用酶量 )提高代谢能值为 1 0 2MJ/kg,相当每吨饲料提高 81kg玉米的代谢能。在饲料中添加 0 0 5 %~ 0 1 %饲用酶意味着在每吨饲料中添加 39~ 81kg玉米的代谢能。加酶后输入如此多的…  相似文献   
4.
饲用复合酶固态发酵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态发酵生产饲用酶的原料一般是廉价的农副产品,如各种草粉、糠麸、豆粕、杂粕及食品工业下脚料等,这些原料中含有纤维素、木聚糖、果胶、β-1,3-1,4葡聚糖、蛋白质、淀粉等,其发酵产物是多种酶(乌敏辰,2003)。该酶系组成很适合对各种饲料的降解。当以草粉为主,其他原料为辅生产纤维素酶时,除纤维素酶外,还生产木聚糖酶、果胶酶、β-1,3-1,4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当以麸皮、豆粕为主,其他原料为辅生产蛋白酶时,除蛋白酶外还产生果胶酶、木聚糖酶、β-1,3-1,4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且大部分酶活力都能达到饲用酶标准,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纤维素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根据饲料中所含不溶性纤维素的特性及其降解时对酶系要求,推荐以滤纸为底物测定饲用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饲用复合酶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饲用复合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品种与产量不断增加,产品酶系与国外接近,但是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测定方法不统一,有的产品标记的酶活力很高,但实际酶活力不高,这与酶活力标准定的低有关。目前多数用户又没有测酶活力的条件,就无法了解复合酶产品质量与实际酶活力,因此统一饲用酶的测定方法很有必要。1制定统一检测方法的原则1.1测定方法要快速简便在测定各种酶活力时,尽量缩短酶测时间,同类酶尽量用同种试剂检测,简化测定步骤。如纤维素酶,β-1,3-1,4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的酶解产物都…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年,饲用酶应用研究进展较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饲用酶的应用面已达80%以上。以英国为例,添加酶制剂的肉鸡饲料比例在1988年几乎是零,而到1993年则增加到95%。我国饲用酶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品种与产量不断增加,多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1,3-1,4葡聚糖酶、果胶酶、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复合酶提高肉鸡生产性能与适当降低代谢能及蛋白,使加酶后的饲料配方更趋合理。试验中对照组喂常规肉鸡浓缩料,试验1组喂加酶常规肉鸡浓缩料,试验2组喂加酶减豆粕浓缩料,三组中的玉米添加比例相同,调饲料配方后的1t浓缩料可降低成本126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与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肉鸡增重9.4%与6.3%,经济效益提高24.3%与14.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