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199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仙舟先生,是福建省闽侯县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京银行工作,1925年开始饲养蜜蜂。1929年,他在北京地区联合十多名养蜂人士,组织成立"华北养蜂协会"。同年6月,由曾先生自任主编,出版发行《华北养蜂月刊》。在此之前,虽有张梦深、张德田父子也办过养蜂杂志,但不久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2.
夏宗禹先生是江浙一带素有名望的养蜂人士.1955年在上海最早发现对蜜蜂危害很大的一种病敌害——"蜂螨",在当时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年,上海"大地蜂场"的蜂群因"蜂螨"的危害,使整个蜂场几乎遭受被摧毁的危险,这才引起很多人的重视.1957年11月,夏先生在《中国养蜂》上发表题为《关于苏南浙西的蜂螨》专文刊登后,全国的养蜂同行才知道"蜂螨"这个新名词,也才知道它对蜜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夏继远先生是山东省邹平县樊家庄人,是该县新法养蜂的发轫者。他的蜂场起名"南山蜂场",有优良的纯种意蜂55群。蜂场每年除少量的分蜂外(其中多数是收捕自然分蜂群)。夏先生又与县乡村"养蜂研究院"养蜂200多群,每年采收蜂蜜1.5万t。夏先生生产的蜂蜜除少量用于当地制作蜜制糖果及  相似文献   
4.
李振纲先生是河北省冀县人。年青时曾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专门攻读昆虫学,毕业后就留校教书并教授昆虫学。同时辅助章元玮先生共同为学校养蜂200多群,一边教授他的科目,一边学养蜂。因此对养蜂发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1945年前往美国留学2年,学习养蜂知识和病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5.
岳修和先生是山东省曹县"民众教育馆"视察员,1929年,该馆为提倡农民搞副业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岳先生为引导当地民众饲养蜜蜂,自己选购意蜂5群作为种蜂,从事蜜蜂饲养示范工作。在这期间,岳先生除负责管理蜂群外,还负责为民众宣传蜜蜂的饲养方法和养蜂能获得的效益,通过他的大力宣传倡  相似文献   
6.
北京和上海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1917年)提倡新法饲养蜜蜂,"北平农事试验场"是较早的国家养蜂机构,张德田先生是这个地区最早提倡新法饲养蜜蜂的一位前贤,也是最早投资购买意蜂的前辈。张德田先生祖籍北京,家庭以耕读世传,对于副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省的气候,中南西部较温和,雨量充沛,花木繁茂,蜜源充足,每年蜂群的收成都很丰富。这里的主要蜜源有油菜、果树、洋槐、苜蓿、芝麻、中槐、枣、荞麦等,除了冬季,常年蜜源不断,是养蜂的好地方。1929年,意蜂进入陕西。1934年,陇海铁路通到西安后,交通便利,运输安全,养蜂业的发展简直是突飞猛进,前景很好。笔者探索往情如下:据有关文献查考:陕西养蜂最早的人士是呼若农  相似文献   
8.
刘策安先生是北京市人,是我国新法养蜂初期重要的倡导人士之一。他的一生,主要侧重于翻译工作,给国内同业者介绍西方养蜂技术,他对我国蜂业的开创与发展,起到了无法估计的推动作用。相应的,他也得到国内同业者的最高赞仰,我们应该热烈歌颂他。  相似文献   
9.
给蜂友的见面话我幸运地向蜂友们说几句话。因为我已年届期颐,又和蜂友在一起研究蜂技,交流学术,这使我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多么丰富美好的安慰啊!我愿把我一知半解的实践和认识讲述出来,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邯郸地区畜牧水产局种蜂场是1977年4月建立的。建场几个月以来,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获得了部分收益。建场时,由北京市农科院赊销给30群(350框)蜂。由上级拨给建场投资5,000元,事业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