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及其对发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程序冷冻条件下,冷冻保护剂种类对山羊卵母细胞发育效果有显著影响。对于山羊GV期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形态正常率,PROH(83 1%)和DMSO(81 7%)均高于甘油(70 7%)(P<0 05);而体外成熟率则是PROH(20 3%)高于DMSO(14 2%)和甘油(9 8%),DMSO又高于甘油(P<0 05)。对于山羊IVM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形态正常率,PROH(84 5%)和DMSO(86 4%)均高于甘油(74 2%)(P<0 05);而受精率则是PROH(23 2%)高于DMSO(17 5%)和甘油(13 1%),DMSO又高于甘油(P<0 05)。冷冻方法和卵母细胞发育阶段对冷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冷冻方法看,程序冷冻和OPS玻璃化冷冻,GV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19 7%、27 6%,受精率为3 3%、8 6%;培养9h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20 6%、30 9%,受精率为4 4%、10 3%;IVM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分别为20 9%、29 4%,2 细胞率为4 4%、8 8%,均是OPS玻璃化高于程序冷冻,差异显著(P<0 05);从卵母细胞发育阶段看,不论是程序冷冻还是OPS玻璃化冷冻,GV期和培养9h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差异均不显著(P>0 05),但受精率均显著低于IVM卵母细胞(P<0 05)。  相似文献   
2.
用切割法和切割加酶消化法对两对大熊猫卵巢进行了处理,结果在两对卵巢中别分离得到了一对典型的“连体卵”,并对其进行了电镜观察,表明大熊猫卵巢中存在“连体卵”,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大熊猫一胎产二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山羊孵巢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 PMSG处理山羊促进多卵泡发育及受精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法获可用卵数高于抽吸法, PMSG处理获卵总数及可用卵数高于对照组, BO液法的受精率高于 TALP液法,而 TALP液法的桑椹胚率高于 BO液法。  相似文献   
4.
小鼠腔前卵泡的分离采集和体外成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法和酶法结合机械法分离采集小鼠卵巢 ,每只小鼠可获腔前卵泡 5 3 2 5和 5 7 2 9枚 (P <0 0 5 )。成年小鼠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 9d ,换用成熟培养液继续培养 2 4~ 2 8h后 ,3种不同培养系统中卵泡的成熟分裂率分别为 5 47%、3 85 %和 9 31%。表明EMEM +5 %FCS +0 2 3mmol/mL丙酮酸钠 +2 0 μg/mLFSH +0 0 5mmol/mL次黄嘌呤 +2 0 0IU/mL青 -链霉素培养系统可以使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发育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5.
圈养大熊猫47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学和血液化学生理指标对大熊猫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刘杰[1]对健康大熊猫23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但未作统计分析;稽美容等[2]对12只大熊猫进行了3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Chen[3]对6只大熊猫41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  相似文献   
6.
亚洲黑熊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刺激法对 18头亚洲黑熊进行了 2 3次精液采集 ,并对所得精液进行了品质分析。亚洲黑熊每次射精量平均体积 (0 .2 5 9± 0 .185 )mL ,pH值 7.0± 0 .0 ,密度 (13.90± 8.19)× 10 8/mL ,活力 (75 .83± 14 .2 9) % ,运动状态 3.75±0 .2 7,畸形率 (2 3.0 9± 9.5 4 ) % ,顶体完整率 (80 .17± 13.2 6 ) %。盐酸氯氨酮与麻保静混合麻醉是一种适合黑熊电刺激采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了不同的冷冻稀释液(TEST,蔗糖-卵黄-甘油液)、不同的冷冻剂型(颗粒法,细管法)、不同甘油终浓度、不同的解冻液(M199,Ham′sF10)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与传统颗粒冻精制备技术相比,本试验极显著地提高了大熊猫冷冻精液质量,冷冻精液活力从35.45%提高到57.88%(P<0.01);顶体完整率从42.25%提高到78.24%(P<0.01)。从1999年至2002年共有14只雌性大熊猫在共计36只次发情配种中采用了细管冻精,较1992~1998年采用传统颗粒冻精的总受胎率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达到55.6%),其中经产健康适龄雌性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达到83.3%),处女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8.8个百分点(达到58.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