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已感染真菌性皮肤病的吉戎兔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Ⅰ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组Ⅱ和组Ⅲ皮下分别包埋5mg和10mg的两性霉素颗粒剂。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分别称重,并观察测定兔皮毛生长及秃斑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兔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末期组II和组Ⅲ秃斑恢复分别达95%和90%。因此,采用皮下包埋的给药方式有效地延长了两性霉素B的药效时间,可有效治愈兔真菌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兔螨虫病是影响兔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的一种寄生虫病。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疑似兔螨虫病症状,经寄生虫学检查,确诊已感染螨虫病的吉戎兔20只,分为4组,每组5只,试验组Ⅰ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组Ⅱ、组Ⅲ和组Ⅳ颈部皮下分别注射0.1mL、0.3mL和0.5mL的癣螨净,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给药前后分别称重,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活螨阳性数和结痂脱落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兔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末期Ⅲ组、Ⅳ组活螨检查阳性兔数量为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Ⅲ组、Ⅳ组结痂全部脱落。因此,癣螨净治疗兔螨虫病适宜剂量为0.3mL。  相似文献   
3.
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系列与其他品种杂交后的9个苜蓿杂交组合F1代为对象,用Licor-6400光合测定仪在晴朗天气下测定苜蓿现蕾期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对光强和CO2的利用能力较强,潜在光合能力很大,但各组间各参数又有显著差异;各组合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可用非直线双曲线模型来模拟;光合响应参数对比研究表明:组合Ⅳ、组合Ⅴ及组合Ⅱ有较大的光能利用范围,对光能的适应性较强;组合Ⅲ、组合Ⅸ、组合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是较耐荫组合,而组合Ⅷ和组合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属较耐阳组合;组合Ⅳ、组合Ⅴ、组合Ⅷ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大,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组合Ⅰ、组合Ⅷ、组合Ⅲ对CO2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对妊娠期獭兔血清中1型(Th1)和2型(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妊娠期獭兔日粮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发情獭兔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6组配种后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0.45%、0.60%、0.75% L-精氨酸。测定在妊娠第10、20、30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浓度。结果表明,妊娠10 d时,试验4~6组IL-2浓度显著低于试验1~3组(P<0.05);妊娠20、30 d 时,试验3~6组IL-2浓度显著低于试验1、2组(P<0.05);妊娠10、30 d时,试验3~6组IL-4浓度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妊娠20 d时,试验2~6组IL-4浓度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与试验1组相比,IFN-γ浓度在添加量为0.15%时显著降低,并不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显著变化。因此,妊娠期獭兔日粮中L-精氨酸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苜蓿在苏打盐碱地上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佳栽培组合,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比不同播种方式、播种量、施N肥量、施P肥量下苜蓿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特性。结果表明:苜蓿草产量及品质以A1B3C3D3处理组合最佳,即撒播(A1)、播种量18.00 kg/hm2(B3)、施N量100.00 kg/hm2(C3)、施P量67.50 kg/hm2(D3)。种植当年鲜重最高为580.00 g/m2,干重为218.65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23.09%,高于其他各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苜蓿草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对草产量影响很小。施肥可以提高苜蓿品质,施磷肥的作用大于施氮肥。土壤特性分析显示,随土层深入各处理组土壤全磷(t...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下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赖草(Leymus secalinu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地上部分和根系浸提液对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揭示柳枝稷与本土杂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白草、赖草和硬质早熟禾浸提液处理均抑制了柳枝稷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尤其是对发芽指数、胚芽长度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地上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根系.在0.1 g/mL白草、赖草和硬质早熟禾地上部分浸提液处理下,柳枝稷胚芽长分别降低了81.13%、86.42%和90.19%.猪毛蒿浸提液在低浓度下抑制作用较小,甚至提高柳枝稷胚根和胚芽长度,表明其浸提液中某些化感物质起到促进作用.4种杂草浸提液在0.1 g/mL浓度下的综合化感效应值分别高达-5.89,-6.17,-5.17和-6.15.综上所述,不同杂草对柳枝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生产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物种和密度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保证柳枝稷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7.
兔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已感染真菌性皮肤病的吉戎兔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Ⅰ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组Ⅱ和组Ⅲ皮下分别包埋5mg和10mg的两性霉素颗粒剂。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分别称重,并观察测定兔皮毛生长及秃斑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兔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试验末期组Ⅱ和组Ⅲ秃斑恢复分别达95%和90%。因此,采用皮下包埋的给药方式有效地延长了两性霉素B的药效时间,可有效治愈兔真菌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正常健康吉戎兔小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质量浓度的影响,而小肠黏膜免疫水平以肠道内sIgA的质量浓度为主要指标.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动物小肠内容物中sIgA的质量浓度来探究维生素E对吉戎兔小肠黏膜免疫的影响.试验免断奶后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 mg/kg的维生素E,然后测定小肠中sIgA的质量浓度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维生素E对小肠中sIgA质量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第2组sIgA的质量浓度较对照组有少量增加,3和4组与对照组sIgA质量浓度基本相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能够提高健康吉戎兔小肠中sIgA的质量浓度,增强小肠黏膜免疫机能.吉戎兔维生素E的最适添加量为20 mg/kg.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绿原酸对獭兔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84只60日龄獭兔,随机分成7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为抗生素组,添加0.02%的抗生素,试验3~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0.09%、0.15%、0.21%和0.27%的绿原酸。在试验第1天、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时,对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溶菌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可以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溶菌酶活性、SOD活力和MT含量,但对IgG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说明,绿原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日粮中添加绿原酸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獭兔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草甸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产量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与合理留茬高度,本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羊草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通过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两个因素,各设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日至9月1日间,随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盖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群落和羊草干草粗蛋白(CP)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深度的群落根系生物量呈现出由增到减的变化过程,而羊草根系生物量在10-20 cm土层呈减少。8月15日刈割,群落和羊草产量均最高;留茬高度8 cm处理群落产量最高,留茬高度2cm处理羊草产量最高,但在2~8 cm留茬高度范围内,群落和羊草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吉林省西部羊草草甸8月15日刈割、留茬高度2 cm,可收获当年最高羊草产量和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