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 Enigk 介绍了一种专门使用驱虫药对牛和绵羊吸入式气雾疗法的装置,这种装置每分钟输送气雾75公升,对280只绵羊和31头牛用14种不同的驱虫药做了试验,其结论是油溶液比容易穿透粘膜和危险的醇溶液吸收慢,因此前者比较适用。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驱蛔素最为有效,如加入5%的山道年,能增加效力。1955年 Enigk 在进一步研究中,以驱蛔素—山道年混合液喷雾15—20分钟,治疗牛的寄生虫性支气管炎,证  相似文献   
2.
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最早由 Littlewood 氏(1914)发现于埃及,但所致的疾病很迟才引起注意。其后在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高加素、小亚细亚及印度等地发现①。但详细的研究报导不多。我国最早由杨辅国、刘家雄等③(1957)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乾宁县确诊了绵羊泰勒焦虫病;我省1965年从湟源县的病山羊确诊了病原②,随后于门源(1968)、尖扎、化隆(1969)、久治(1973)、称多(1976)、  相似文献   
3.
从送往吉林省双辽屠宰的159头牛的血清中,用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micro-ELISA)测定抗肉孢子虫抗体,每头牛的浅层肌肉用肉眼和放大镜仔细检查寄生的包囊,部分骨骼肌用胃蛋白酶消化后镜检囊殖子。在126(79.25%)头牛中测出了特异抗体,123(77.36%)头牛中检出了囊殖子,103(64.78%)头牛中检出了包囊。ELISA的精确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牦牛皮蝇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牛蝇净、蝇敌合剂、敌百虫、倍硫磷微胶襄、林丹,经过一系列防治牦牛皮蝇病试验后,得出9~10月牛背部一次泼淋,试验牛的感染率、感染强度由对照牛的67.26%和5.2个瘤疱,牛蝇净(20~30mg/kg)下降为10.20~8.47%和0.51~0.26,蝇敌合剂(60~70mg/kg)下降为25.08%和0.62,敌百虫(100~150mg/kg)下降为17.54~25.76%和0.27~0.88。用牛蝇净已防治牦牛1万多头,未发生事故。此法容易掌握,不需抓牛,牧民可在挡绳上施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适于牧区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皮蝇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 Pleske)一、二、三期幼虫在牦牛内脏器官和背部皮下出现、增多、减少和消失的月份及寄生部位;三期幼虫自然开始脱落、脱落盛期、脱落完毕的月份和一日内的脱落时间;自然脱落的三期幼虫的化蛹天数、化蛹率和化蛹速度与气温的关系;由蛹羽化为成蝇的天数、羽化率以及土壤性质、干湿度、地温等对羽化天数、羽化率的影响等。经过分析讨论,指出了该种与纹皮蝇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并提出了防治和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华皮蝇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 Pleske)的形态观察,结果是成虫和第一期幼虫与纹皮蝇(H.lineatum)无明显差别,但除第三期幼虫第7腹节腹面与已报道的一样前后缘有刺外,第二期幼虫体节背面棘刺区刺的分布与纹皮蝇的不同。纹皮蝇前缘刺仅分布于胸节2,少数延至胸节3、或全光秃,后缘则全部光秃;中华皮蝇前缘刺分布于胸节2、3和腹节1(部分1、2,少数光秃),后缘刺分布于胸节2、3(少数2或3)和腹节1—4(部分1—3,少数1、2)。与其他科技工作者所作结果对比,认为在青海省各地区与纹皮蝇同时感染牛的这个优势虫种,应是一个独立种,按既定名称叫:“中华皮蝇”为宜。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省牛皮蝇虫种的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牛皮蝇病的调查防治,从1982年大规模进行以来,已在全省展开,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病原种的分类上意见尚未一致,现就我们的调查研究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商讨,以便统一认识。一在我省各地的调查中,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 Pleske)占80%左右(牛皮蝇、纹皮蝇各10%左右),是主要危害的优势虫种。此虫种是苏联学  相似文献   
8.
所致之病:恶性绵羊病(Malignant ovine) 山羊泰勒焦虫病(Caprine theileriosis) 宿主:绵羊,山羊。寄生部位:淋巴细胞,红细胞。地理分布:非洲北部、欧洲东南部、苏联南部、小亚细亚、印度。  相似文献   
9.
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是:3月中旬当年产犊的11头感染母牛比9头未感染母牛平均体重少29.05公斤,6、7、8三个月日平均产奶量少0.45公斤(28.13%);3月中旬2岁的11头感染牛比30头未感染牛平均体重少15.98公斤;3月中旬登记,经过一个青草期放牧后9月中旬测重,1.5岁的11头感染牛与14头未感染牛比较、2.5岁的13头感染牛与22头未感染牛比较,平均体重差异不大;据对26张剖检的周岁内犊牛原皮统计,虻眼、虻斑损毁面积是总面积的12.59%;犊牛存活率可由防治前的86.79—85.62%提高到95.26%。除9月中旬测重的1.5岁和2.5岁牛外,其余各项用生物学统计法检验,差异均显著,表明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而引起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严重地威胁人体健康和影响畜牧业生产,其中间宿主除人以外,还有绵羊、山羊、牛、猪、马、骆驼等家畜,鹿、黄羊、野牛、羚羊等野生草食兽以及啮齿类共约60种动物;终未宿主包括狗、狼、狐、豺、狮、虎、豹等20几种肉食动物。此虫反复循环感染于人与畜、畜与畜、畜与兽、兽与兽之间。棘球蚴主要寄生子肝脏、肺脏,其次脾、肾等内脏器官,引起脏器萎缩,变性是,直至丧失整个功能,如有化脓菌侵入,可造成化脓坏死等严重病变。该病对我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