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1月,我所收治昆明市挑花村一头病水牛,生前诊断不明确,死后从肺部淋巴结分离出霉形体;结合病牛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结果综合判断,该霉形体为牛丝菌霉形体,病牛患有牛肺疫。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我区剑川、盘溪等部队军马胃肠炎与饲喂发霉稻草的关系,采集了剑川、盘溪两地的稻草、马骡粪便及其肠内容物等42份样品,分别进行了霉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出161株菌。后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到种、属计62株菌。对其中的30株菌,分别进行了荣光反应试验、脂肪分解试验、家兔皮肤试验以及小动物的致病力试验,从中筛选出串珠镰刀菌、本色镰刀菌等12株毒力较强的菌,并首次发现顶青霉与日本曲霉有毒性。从而认为上述部队马骡的胃肠炎,与稻草中霉菌毒素有很大关系。通过霉菌的分离培养,初步得知剑川、盘溪部队霉草和马骡粪便的霉菌组成。  相似文献   
3.
4.
用犬肾传代细胞从死亡幼熊脏器中分离到一株腺病毒,经细胞感染范围、动物感染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血清学试验及电镜和理化学性质等系统鉴定为Ⅰ型腺病毒.又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将回归发病鸭的肠粪及肠内容物处理后,经羊膜腔、尿囊腔接种12~14日龄鸭胚,37℃培养48小时后取羊水和尿囊液继代,将第5代的鸭胚羊水、尿囊液混合(称DCV5)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在鸭胚;其TCID50为5.0,电镜负染观察多呈不规整的圆形,直径80~120nm。有囊腹,病毒粒子外周有花瓣样突起。核酸型为RNA型,对乙醚敏感、56℃15分钟即可使其失去感染性,在pH3条件下室温3小时仍保持一定活力,该毒接种幼鸭可引起幼鸭腹泻症状,接种幼鸡和火鸡不引起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6.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 spotted fever grouprickell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 ( spotted fever,SF)的一组病原体。斑点热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危害特别严重。该病主要通过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人被携带有 SFGR的蜱、螨叮咬而感染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  相似文献   
7.
斑点热(Spotted Fever Gronp,SFG)是由斑点热群内的各种立克次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具有自然疫源性特征.其主要以蜱类为保菌宿主.蜱常为其传播媒介.该病在我国北部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已有报道,作者在云南部分地区进行莱姆病的调查时,对犬的SFG也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分离的犬疱疹病毒MDCK细胞培养物,加福尔马林灭活后制成灭活苗,对怀孕30天的母犬以6天的间隔作4次免疫,所生仔犬可获保护。用分离的强毒对怀孕50天的母犬实验感染,其仔犬也受到保护。当母犬血清中抗犬疱疹病毒的中和抗体2×以上时,其所生仔犬可通过被动免疫获得对犬疱疹病毒的抵抗力。给生后1~2日龄的仔犬注射2~6ml免疫血清,可使仔犬获得免疫。  相似文献   
9.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将回归发病鸭的肠粪及肠内容物处理后,经羊膜腔、尿囊腔接种12 ̄14日龄鸭胚,37℃培养48小时后取羊水和尿囊液继代,将第5代的鸭胚羊水、尿囊液混合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在鸭胚,其TCID50为5.0,电镜负染观察多呈不规整的圆形,直径80 ̄120nm,有囊膜,病毒粒子外周有花瓣样突起,核酸型为RNA型,对乙醚敏感、56℃15分钟即可使其失去感染  相似文献   
10.
犬疱疹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范泉水齐桂凤王度林陆明昌乔贵林兰建强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幼犬感染疱疹病毒以后,可见肝、脾、肺、肾、肾上腺及脑各实质脏器表面有1~2mm的灰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肺和肾脏尤为明显,大部分犬胸腹腔内有带血的浆液积留。实质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