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TEV)所致,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宿主.水貂乙脑在我国曾有报道.1986年夏秋,浙江舟山地区某貂场曾流行一种以歪头为主的神经病状为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剖检变化、血清学检查和病倩鉴定,确认为水貂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承担、浙江大学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协助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研究》项目,经过1年多攻关,于2004年12月29日通过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同步检测对虾DNA/RNA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探索了一种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程序。结果显示,应用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4种对虾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DNA/RNA,扩增曲线形态典型,扩增效率理想(E值分别为1.06、1.07、0.92、0.92),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1),重复性一致(标准差0.05~0.46,变异系数0.26%~1.62%),灵敏度高,且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相比差异不显著(平均Ct值误差0.04~0.40,t值0.53~2.50,P>0.05),检测时间约1h。优化的荧光定量RTPCR可以用于4种对虾病毒DNA/RNA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O。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中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由此表明:对虾WSSV可以感染三疣梭子蟹,并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感染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梭子蟹自身的体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建立沙门菌19个毒力岛标志性基因检测方法,了解沙门菌中毒力岛的分布情况。通过比对验证挑选出45个毒力基因作为19个毒力岛标志性基因,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伤寒、肠炎、鼠伤寒及贝坎道夫沙门菌进行分布情况研究。19个毒力岛上45个标志性基因分别在伤寒、肠炎、鼠伤寒及贝坎道夫沙门菌得到验证,PCR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产物一致,电泳条带典型,无非特异扩增条带及杂带出现。45个标志性基因在伤寒、肠炎、鼠伤寒及贝坎道夫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75.56%、75.56%、66.67%和42.22%。本研究建立的45个毒力岛标志性基因检测方法具有结果准确、简单快速、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沙门菌毒力岛研究及不同来源的沙门菌致病性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梭子蟹试验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O。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中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由此表明:对虾WSSV可以感染三疣梭子蟹,并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感染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梭子蟹自身的体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